下长春就给谁100万金元券,这不是明摆着的营私舞弊吗?
但孙立人表面却并不抗令。他乘着火车,一路紧急南下到了沈阳。可到沈阳后却没有找杜聿明,倒先去拜见了蒋介石。
蒋介石一见这员当日攻克四平的大功臣,不禁喜上眉梢,倍表关怀。孙立人乘机夸耀一番自己在四平的战绩,继而提出:“新1军自3月中旬即已北上四平,征战两月有余,在攻占四平、夺取长春中都立有不朽战功,如今将士疲乏,亟待休整,可否小憩三日,再行出战?”
蒋介石满面笑容,立刻答道:“应该,应该。”
孙立人心中暗喜,马上召集新1军大小官员:“委员长有令,全军将士原地休整三日!”上上下下,欢声雷动。
杜聿明闻知此事,大吃一惊,忙改派52军第2师的1个营去增援,可惜未到鞍山即被中途击退。
5月25日下午,韩先楚顺利攻下鞍山。然后挥师海城,于28日将海城完全包围。坐守城中的60军184师师长潘朔端本来就对蒋介石和杜聿明不满,如今又亲睹二人见死不救,自己却孤立无援,一气之下,率众起义。
海城起义使国民党军队上下震动。孙立人不敢再做推脱,闭口不提休整之事,急速发兵南下。韩先楚边打边走,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于6月2日攻下大石桥后率众撤出,转至草河口、通远堡一带休整,结束了鞍海战役。
整个鞍海战役,共毙伤国民党军1;200余人,俘获团长以下人员2;104名,迫使潘朔端率184师的2;700余人起义,吸引了新1军新30师、新38师,60军82师,93军暂编20师及52军195师等部被迫回援,无疑为林彪北撤给予了有力的援助。
但林彪所受的压力仍然很大。国民党新1军南下后,新6军、第7l军以及第52军的余部依然先后开出长春,沿路紧跟。地上车炮轰响,空中飞机低翔。
林彪带领民主联军分路退却,靠着两条腿和敌人的汽车轮子赛跑。有时行军一夜,走得人困马乏,刚刚宿营,敌人便乘车追至;有时一路奔走,忽见附近人马晃动,走到近前,却发现竟是敌军。由于两军多路交错平行,互相情况不明,一路之上有若干营、团单位落于敌后不知去向,沿途又不断发生逃亡、叛变,造成部队大量减员。渡过松花江后,沿路减员已近5千余人。
杜聿明见新6军沿途占领小丰满和永吉,已将林彪彻底赶过松花江,初步形成了划江对峙的局面,这才松了一口气。
6月3日,蒋介石喜气洋洋地来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