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客。他有气无力地拿起电话:“接熊式辉。”
“请稍等!”接线员立即接了过去。杜聿明必须得找熊式辉商量下一步的计划了。
但熊式辉怎么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圆滑的政客在军事问题面前只能听着杜聿明的分析,并不时地回应以“行行”“高明”等语。
杜聿明只有苦笑:都这个局势了,还有什么高明可言?二人商议半天,最后发现只有一条路可走:派“剿总”副司令郑洞国去南京向蒋介石求援。
郑洞国带着杜聿明的嘱托,面带憔悴地登上了南下的飞机。云层在飞机下轻轻飘游,而郑洞国的心情反而更加沉重了。
到了南京,一走下飞机的扶梯,郑洞国便匆匆地赶往蒋介石的官邸。
蒋介石面容严肃地接见了这位来自东北前线的高级将领。他静静地听着郑洞国汇报东北的形势,眉头却越皱越紧了。待汇报完毕,蒋介石沉思了一下,冷冷地说:“东北的情况确实很严重,你们现在一定要稳住局面。目前无法再派军队到那去,你们要自己想办法。”
郑洞国刚想进一步解释,蒋介石摆了摆手:“你不用说了,东北有难处,别的地方也有难处,现在到处都是难处。在哪也抽不出两个军来调往东北,就连53军也不能回去了。”
蒋介石站起身,走到郑洞国身前:“根据目前情况,我军暂时在东北采取‘收缩兵力、重点防御、维持现状’的方针,将来再待机出动。现在要增加兵力是绝对不可能的。”
郑洞国无言以对。
正在沈阳躺在病床上输液的杜聿明听到郑洞国的回复后,良久不语,最后只是无奈地长叹了一声:“看来,今年这个春儿,是没开好呀。”
此时正是1947年的4月,杏花再次绽放在松花江沿岸,冰雪消融,香飘十里。
林彪稳坐在双城,仔细地计算着国共双方的实力。民主联军经过轰轰烈烈的剿匪斗争和土地改革,已经有了比较巩固的根据地,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空前热烈。地方政权建设起来了,后方基地也扩大了。翻身农民积极参军,部队的人员和装备都得到补充,作战部队人数已达到25万,地方武装近22万,共46万。而国民党则有作战部队36万,地方武装12万,共48万。双方的兵力在人数上已相当接近。但由于国民党的军队装备精良,且控制着东北的大中城市和铁路公路交通网,同时又将民主联军分割在南北两处,在总体上仍然占据着优势。
林彪眺望着四平,那是最让他耿耿于怀的地方。这一年夏天,应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