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了!”林彪拍案而起,于9月26日命令东北各纵队立即发起秋季攻势。刘亚楼补充道:各部队要轻装奔袭,分兵包围空虚城市,一面准备攻城,一面准备打援。
各部队得到命令后迅速出发,纷纷奔向预定作战地点寻找战机。南满的三纵一马当先,飞赴西丰附近,吓得西丰、莲花街和叶赫一带的敌人相继撤退。
三纵奋起直追,冒雨急行,与四纵一起,仅用三天时间即歼敌8;000多人,直逼开原、铁岭。陈诚无奈,又火速将西援锦州的新6军主力调回铁岭。
林彪对付杜聿明时采用“南打北拉”的方法,折腾得杜聿明疲惫不堪。陈诚自以为聪明,转而将进攻主方向改在辽西,林彪却转而采用“东拉西扯”的打法,国民党军依然仗仗吃亏。陈诚终于坐不住了,倚着与蒋介石的密切关系向南京告急。
蒋介石不能不管,匆匆于10月8日飞到沈阳。陈诚果然面子大,蒋介石一面提出“巩固沈阳及其与关内的交通联系,加强沈阳以北各据点的守备力量,以求确保”的战略方针,一面答应陈诚派华北傅作义手中的92军24师、94军43师、13军54师、暂3军的10师、11师和骑兵4师共6个师兵力支援东北。
傅作义对蒋介石的命令不敢违抗,立即派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带领6个师沿着已被民主联军破坏了的北宁路向东北增援。
侯镜如吸取了王铁汉的教训,不再分散兵力,力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虽然前进缓慢,但始终不让民主联军抓住机会。到10月中旬,侯镜如推到阜新,与陈诚的队伍会合,重新打通了北宁线。
侯镜如见此次行动如此顺利,不禁有些得意。不想这一得意,便出了漏洞。辽西的七纵主力抓住时机,于10月9日强行军75公里,奔袭新立屯。守敌暂57师还没来得及准备,就已被歼灭了两个团。17日,七纵又继续前进,攻克了阜新,歼灭了暂51师师部和一个团。侯镜如深感侧面受到威胁,无法继续向沈阳方向推进,只好调转头来进攻七纵。
见七纵已将侯镜如缠住,九纵在八纵的配合下,于20日奔袭朝阳。22日晚,九纵仅用了6个小时就将朝阳守敌共2;000多人全部消灭。
战火在身后燃起,侯镜如一时之间也乱了阵脚。他亲率92军21师和43师从新立屯出发,急速奔向朝阳一带救援。程子华、黄克诚立即集中八、九纵队和其他部队共8个师,在义县以西的九关台门、代官堡地区布下口袋,待侯镜如一进来,便是一番猛打。战至11月2日,民主联军共歼敌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