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国民党撤销东北行辕,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卫立煌正式担任总司令一职。
上任之后,卫立煌认真分析了东北形势,认为国民党军在东北必须坚持这样的战略:扩充实力,稳扎稳打,固守要点,静观待变。他重点提拔了一批被陈诚弃而不用的将领,并重新进行了军事部署,将各种武装共55万人划分成三大块,分别固守在长春、沈阳和锦州。其中,自己率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周福成的第8兵团、廖耀湘的第9兵团共8个军24个师又3个旅约30万人,驻守沈阳及外围城市铁岭、抚顺、本溪、新民等地;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率2个军、6个师又3个旅约10万人,防守长春;另一个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率卢浚泉的第6兵团及其他部队共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在锦州,保卫锦州、山海关间的铁路交通。
卫立煌认为,目前在东北的关键是守住这三个据点,以沈阳为基地,不断壮大,逐渐外扩,这样才有希望重新夺回东北。为了这个主要目的,可以不再理会个别小城镇的失守,因为林彪的惯用手法就是围城打援,所以,对于被围困的小城市,可以不去救援,这样,林彪将无援可打,国民党军的实力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
正是由于卫立煌对各个小城市被困不予救援,各地守军只好紧急向蒋介石求助。蒋介石深恐东北实力不保,便下令卫立煌退出沈阳,开往锦州。
卫立煌本人正在苦心经营沈阳,想将其建成最大的战略基地,接到此令,脸色大变,立即派郑洞国飞往庐山,声称沈阳主力部队不能丢下吉林和长春不管,况且开往锦州途中必遭林彪沿路打击,将会带来更大损失。
蒋介石不为所动,告诉郑洞国:目前沈阳已成孤城,只得靠空降物资维持,这不是长久之策,只有先去锦州,在形势有利之时才有机会退入关中,否则可能全军覆灭。
卫立煌听了郑洞国的汇报,仍然抗命不遵,继续向蒋介石陈述自己的意见。最后,蒋介石无奈,让出了一小步:允许东北维持现状,但卫立煌要加紧整训部队,待条件许可,就从沈阳打向锦州。
趁此机会,林彪连续发起进攻,短短数日之后,沈阳以北就只剩下长春、吉林和四平三个孤立据点了。面对这个形势,林彪作出新的决策:在解冰期到来之前集中主力夺取四平,切断沈阳与长春间的联系,争取将沈阳守敌吸引出来,再歼灭一批。
1948年2月27日,林彪令一纵、三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