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粮也难以分到。
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地浮出了水面。新7军因为是嫡系部队,而且久驻长春,以前就存有大量储备。60军却是当初曾泽生带着从吉林撤进来的,毫无根基,粮荒严重。所以,虽然两军同驻市内,但给养供应却有着明显的差别。60军大米与高粱米供应各半,后来则全是高粱米,到最后大部为黄豆,少量高粱米,数量也减少了一半。而新7军却吃的全是大米白面。60军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一些杂牌军、地方武装更是牢骚满腹。有些甚至乘机出城投降。仅从6月25日至9月底,城外解放军就接收了投诚官兵13;500余人,约占长春守军总人数的1/7。
长春城内军心动荡,投诚之风四起。这股风从地方武装吹到正规部队,从下层士兵吹到高级军官。
60军的高层也在这股风中动摇了。
第39节 曾泽生的选择(2)
60军来自云南,原是龙云的部队,1946年被蒋介石调到东北。因其不属于嫡系部队,处处受到歧视。60军军长曾泽生,早年曾在云南讲武堂受训,后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和任职,参加过北伐战争。进入东北以后,转战两年多,看透了蒋军内部的勾心斗角,也受够了非嫡系部队的不公待遇,早已心存不满。
如今,长春被困,各种矛盾交织杂乱。曾泽生弃暗投明之心越来越坚决。
9月22日的晚上,同样是一个萧条的秋夜。曾泽生经过多日的思想斗争,决定把手下的182师师长白肇学和暂21师师长陇耀找来做初步的商量。
可人都到齐了,曾泽生却突然犯起难来,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开口说起。他给每个人递了一支烟,自己却陷入沉思。
白肇学感到军长有难言之隐,当即表示:“我们共事多年,平日推心置腹,有何难事我们可以共同商量解决嘛。”
曾泽生这才缓缓地说出:“就是部队的前途、出路问题。过去我们也谈过,现在请你们来,就是想要商量决定究竟怎么办?”
陇耀意识到曾泽生既然主动约见大家可能已下定决心,紧接着说:“还商议什么,军座怎么决定就怎么办!”
白肇学低头不语,又说:“这是关系全军官兵前途的大事,还是大家商量决定才好。”
曾泽生于是详细分析了形势和部队的危险处境,说:“现在,突围和坚守都是死路一条,我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反蒋起义!”
陇耀一听到“反蒋起义”,激动地从沙发上站起来:“我早想军座会这样决定的。我们60军这些年受国民党嫡系的气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