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高尔基看着怒放的鲜花,心里甜滋滋的。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讲道:“你走了,可是你种的花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予远比索取更愉快。”
当孩子做了很多好事,表现出智力非凡的时候,高尔基的表扬方式更是耐人寻味。
一次,他会见一位年仅9岁的小诗人。这是个长得漂亮而结实的男孩。他在高尔基面前朗诵了他写的诗歌。诗歌语言流畅,感情饱满动人,这使高尔基十分惊异。他从内心喜欢这个聪颖的孩子。然而在告别时,高尔基却没有过多地夸奖他,只是对孩子说:“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啊!”
在高尔基看来,对于孩子的才华,如果过早地给予“一片赞扬声”,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言过其实地对孩子过分“赞叹”,更是有害的。因此,对孩子抱着爱护备至而又十分严肃的态度,这对于每一个家长都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迪。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之琢磨心灵,有如雕塑术之将大理石雕塑成器。
——爱迪生
子女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意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忙着修饰其精神,而忽略其身体。
——休谟
适度——最好的药剂。
——谚语
再哭,就不和你住一起了
——前苏联劳动勋章获得者柳鲍娃夫妇的教子艺术
曾被授予苏联劳动勋章的柳鲍娃夫妇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女孩也叫卓娅,男孩也叫舒拉。因为舒拉小,又是男孩,父母对他有点偏爱,有什么要求,遇到什么矛盾,大家总是让着他点。久而久之,舒拉养成了“任性”的毛病,有什么要求得不到满足或是没有依他去做,他就倒在地上大声号哭起来,直到别人服从他、满足他的要求为止。
一天,舒拉要在午饭前吃粉羹。按照常规,粉羹是在饭后吃。因此,父母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便马上大哭起来。父母见他又哭闹了,认为这样下去不行:一次迁就,只能为以后更大的哭闹创造条件;多次迁就,甚至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巩固起来,大了以后很难改变。于是夫妇俩互相使了个眼色,决心好好治一治他。
柳鲍娃夫妇见舒拉哭,立即离开了屋子,只把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