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诚恳地说。
在姑父的鼓励和支持下,钱乙决心摸索一下儿科疾病,让孩童少遭夭折,让老人少受丧子之悲。他把古医经中所有儿科病的资料都集中到一起,加以对比研究,并跑遍各地,边行医,边广泛采集民间治疗小儿科病的土方。经过几年努力,他终于在汉代名医张仲景总结的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儿用的“五脏辨证施治法”,还研究出几十种专治小儿病的药方,成为一代名医,博得了后人的赞扬。
一年之计,莫如树壳;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爱因斯坦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
《本草纲目》是这样写出来的——李时珍的父亲支持儿子立志从医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的父亲李言闻,也是当时著名的医生。一天,他对李时珍说:“为父不希望你学医,有你哥哥帮我就行了。你知道,这年月学医是被人看不起的呀!在史书里,医学被称为末学杂流。你还是趁年轻多读点经书,准备应试吧!”
李时珍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偷偷地读了很多医书,决心像父亲那样,一生从医,便对李言闻说:“父亲,眼下疾病流行,扰得人们生活不能安定,而官宦对此却视而不见,我哪能在这官府里当那'昏'官呢?我认为,只有从医才能利民。古人以学术报亲,我就从医报父!”
李言闻听了儿子的这番表白,还能说些什么呢?他终于支持了儿子的志愿。
富有经验的李言闻深深感到,从医也是一门较深的学问,没有文化不行。因此,李言闻教儿子首先在读书上下工夫,打好功底。
李时珍所处的时代,大都是读四书五经。李言闻除教儿子读这些书外,还选择与医学有关的书或有关章节,如学习古代解释字义的书——《尔雅》,他教儿子读其中的《释鸟》、《释兽》等有关植物、动物的篇章。后来又读了《菊谱》、《竹谱》等有关植物和药物的书。再后来,又读了《内经》、《伤寒论》、《本草经》等古医药书。
在读书的同时,李言闻教儿子特别重视实践经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他说:“翻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王叔和是晋代名医,著有《脉经》等书)在父亲的指导下,李时珍医术大有长进。
后来,李时珍在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