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一举一动,都使这个少年荡魂动魄。华盛顿痛苦地失眠了。然而,他是位行为拘谨。处处遵循守则的少年,他不能够冲破自立的行为规范。他保持了令人压抑的沉默,从早恋中解脱出来。
随着与殖民者的矛盾日益尖锐,华盛顿为争取国家独立,投身于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华盛顿被推选为联邦陆军总司令。在他指挥美国军队的7年中,有失利,也有胜利,他的家族不为他的失利而气馁,也不为他的胜利而陶醉,鼓励他再接再厉打胜仗。
1784年,华盛顿卸下戎装,离开部队。1789年4月当选为美国总统。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乐。
——马卡连柯
立志·求学
志向是所有行动借以滋长的胚种。“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
对学龄儿童来说,教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当以立志。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当以求学。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求学者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楔而不舍,才能成功。
铁杆磨成针——在父亲指导下,李白从小立志成才
李白(701…762)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开口成文,挥翰霞散”,写出数以千计为人民传诵的诗篇,主要是他长期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结果。当然,与家教也是不无关系的。
李白的父亲是个很有文学修养的人。李白刚刚懂事的时候,有一次听到父亲在书房里朗读《子虚赋》,那优美动听的文词,使李白人迷人神。开始,父亲以为他听不懂,后来父亲发现每当他朗读诗文的时候,李白便到父亲跟前,眼睛盯着父亲,认真聆听。有时竟随着父亲感情的起落表示悲欢。于是,父亲便留他在书房里一块学习,一块朗诵。幼时的李白几乎每天都是在书房里度过的。
在父亲的教育下,李白“五岁诵六甲”(指推算生辰年月的六十甲子),“十岁观百家”(指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十五岁开始学写文章和诗歌。他最早写的《惜余春赋》、《明堂赋》、《大猎赋》都曾受到文豪的重视。
李白的进取精神特别强,他甚至有超过司马相如的抱负。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他下了很大决心,同一位好朋友住到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里去,专心攻读,博览群书,钻研诗文书法。他在青城山,一连苦读了好几个年头,都不曾进城去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