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说:“孩子呀,身为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不能为了家庭的缘故而放弃自己的志愿,像一只因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狗。”为了激励儿子,母亲还亲手为儿子赶做了一顶“远游帽”,让他戴着踏上了征途。
开始,霞客出游大都是在比较近的地方,行期也有一段间隔。每次游罢归来,霞客总要把异地的风光见闻一五一十地讲给母亲听。徐母总是为儿子的学识不断长进而感到高兴。后来徐母发现,既然远游,为何频频归来?当他知道霞客仍然是为了照顾自己时,便对霞客说:“我虽然年已老迈,但身体还根结实,你用不着惦记我。不信,我还可以出去一游。”她硬叫儿子陪她去游览了附近的荆溪和勾曲,而且一路走在儿子的前面,全不示弱。
得到母亲的鼓励,徐霞客激动不已。他开始了对祖国万里河山的游历。他30多年不避寒暑,不畏艰险,靠两条腿考察了华东、华北、东南沿海、西南云贵等17个省区,对大半个中国的地理、水文、地质、动植物,特别是有关我国石灰岩地貌作了数百万字的游记记录,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要想让儿童也理解社会的玄妙,再也没有比让他们到大街上去观光更理想的事了。
——法朗士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冈察尔
做学问的难和易——古代学者彭端淑书信教子
明末清初有一位学者叫彭端淑,他给儿子和侄儿们写过一封信,信中谈了做学问的难和易问题。他对难和易的论述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们,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他写道:
“天下事有难易的区别吗?去做,去学,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不做,不学,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难。
“即使我的天资愚钝,才能平庸,不如别人,但是我每天坚持学习,毫不懈怠,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到那时候也就不觉得愚钝和平庸了。即使我的天资聪明,才思敏捷,加倍地高于别人,但是我把这些天资和才能都丢开不用,那么,我和愚钝平庸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生中,曾参是以愚拙出名的。可是孔子的学业,最后却靠曾参传了下来。这样说来,聪明和愚钝的作用,哪里是一成不变的呢!
“四川有个偏僻的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样?'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就靠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富和尚说:'我几年来都想雇船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