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习惯
首页

第16部分

笑了:“伊伦,你是个聪明的孩子。通过这个小谎言,我想告诉孩子们……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就对,只能相信事实,严谨的实验才是最可靠的证人。”

探索的兴趣不因外界的关注与否而受到加强或者减弱。并不是所有人都关注的事情才有价值,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随大流”很容易,但是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做少数人就难了:

迄今为止,一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只有一位,他就是桑格。桑格是英国科学家,分别于1958年和198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虽然获得了如此“傲人”的成就,但是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桑格在中学时代远远不是什么“天才”或者“神童”,他的成绩甚至属于“平庸”一类,而且在获得工作机会的过程中也曾经差一点因为“平庸”被拒之门外。

桑格从小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喜欢生物学。他经常和哥哥去野外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一起读生物方面的科普书籍。因为热爱生物学,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他的生物学知识远远比同龄的伙伴多。但是当时学校里并不考生物学,所以他的生物学对提高自己的成绩并没有什么作用。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平庸”,而且他内向的性格,也使得他在学校里很少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得过的唯一奖励就是“全勤奖”,从来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才华。

1939年他毕业于剑桥大学,1940年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佩鲁兹在聘请他到自己领导的实验里工作之前,征求过一些权威人士和一些一般人士的意见。那些人对桑格的评价正面的不多,也没表示出多少赞美的。当佩鲁兹选择桑格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觉得不应该选这么一位没什么影响和资历的年轻人到如此有名的实验室。

那么桑格究竟用什么打动了佩鲁兹呢?原来佩鲁兹主要看中了这位年轻人的闯劲和思想解放,还有他的化学专业背景,这都是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所需要的。桑格虽然并不突出,但是他的思维很有原创性,在硕士论文里提出了连博士课题都很少具有的创意和思想。

探索的问题来源于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它们可能会在教科书里出现,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从教科书里找到答案。更为重要的是,越具有原创价值的观察,越无法从教科书里找到答案,这时候需要进行思维的冒险和全心的投入。而且必须注意到的是,越是原创的探索,需要付出的时间和耐心会越多。

昆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对昆虫进行研究性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

相关小说

合家欢 其他 /
合家欢
春暖花开
姨打电话和我说爸妈又吵架了,这次吵得特别严重,小姨说妈妈吵架过后行为很过激,...
274594字05-09
极品小姨 其他 /
极品小姨
林浩云
我叫林浩云,是一名高二学生。由于离家远的缘故,平时我都寄宿在学校,只有双休日...
1805263字05-09
野玫瑰 其他 /
野玫瑰
鹿时安
傅斯延看着眼前的女人,她长发微卷,深色的头发衬得肤色愈发白皙。 赵今曼抬头看着...
45843字09-13
绿帽御宴 其他 /
绿帽御宴
绿到尽头
一颗比地球大上些许的蔚蓝星球,处在最为广褒的一块大陆上,和地球同样的人类也经...
412489字04-26
高校红颜的沉沦 其他 /
高校红颜的沉沦
dj4000ddr
王国斌,一个高中的体育老师,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家里人没办法,只好把他送去体校,...
436708字04-26
惨遭民工蹂躏的大家闺秀 其他 /
惨遭民工蹂躏的大家闺秀
闷三儿
今天下午倍儿有感觉,简直疯狗一般,一气呵成下笔如有鬼,两个小时码出的这 篇文,...
61036字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