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个人的一部分自由和权利拿出汇为公意,交付给即将成立的昌平园法律系学生会,并以民主的选举方式,和谐的权力制衡体系,保障法律人的权利,实现我们的意志。
制度的生命在于鲜活的经验,而不在于抽象的逻辑。所有98法律人相信,这一制度将在本届法律人手中充分运作并完善;而这一制度的精神,将伴随我们相传于未来、相传于我们投身其中的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怀着对法的神圣的崇敬与信仰,我们谨以我们的尊严、荣誉和信念,互相共同保证,诚实拥护并遵循此项宣言。
(三)喜欢你的兴趣爱好
大一的时候,课程不紧,时间充裕,然而我却也见到不少大一的新生,看上去忙忙碌碌,可一年下来回头再想,却感觉不到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对于大一新生的这种感觉,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高中三年,就好像是在黑夜中走路,只能看到远方一点灯火(高考),就向着那个方向走去,心无旁骛。然而等到终于走到灯火辉煌的地方(通过了高考),却突然发现这个时候天亮了,于是周围的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远处也没有灯火了,这个时候反而不知道往哪里走了。
于是我觉得大一是寻找你的“终身伴侣”的最好的时间——呵呵,请不要紧张,我说的不是找女朋友,而是说要寻找到你的终身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一个人的心灵是否丰富、孤独是否必然寂寞、劳累了一天学习或工作后是否必然陷入无聊与疲倦,其实都和这个人是否有兴趣爱好息息相关。兴趣爱好无需特别、无需神秘、无需高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能够通过享受你的兴趣爱好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灵魂的宁静,那么你就去喜欢吧。
在昌平园里被我苦苦寻觅最终如胶似漆的两位终身伴侣,一是读书,二是摄影。
昌平园里好读书。回想起来也许是她的地理位置所致,长城的凝重,皇陵的肃穆,还有昌平园一楼图书馆里岁月陈旧吱吱呀呀的木地板,让我拿起一本书可以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而不停歇。其实大一的心态也最适合读书,高中三年看到无数想读的书却因为高考所迫而不能畅快的读,进入大学以后看着教授在黑板上列出的长长的书单上陌生的名字而产生出对知识的敬仰,都促使着我不断的读书、思考、写作、再读书。记得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时,列出了半年来认真“读完”的书,薄薄厚厚共有20本,平均一周一本。
大一新生读书,有可能会走入两个误区:一是拼命地捧着经典,囫囵吞枣,想把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