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硕士——都要反反复复教我们注意台风,也教我们一些技巧和各种应变的经验。我逐渐明白,所谓的表达能力绝不单是“口才”的问题,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你的语气、声调、表情、举止甚至你的衣着,都和语言同样重要,人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更直观地判断你为人处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讲话”是需要学习和模仿的,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一方面当然要听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揣摩“形式”。请你留心那些演讲的高手,看他们是怎样抖包袱,怎样埋伏笔,怎样做手势,又怎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
(六)一定不要放过每一个“偶然”
在前边张锐已经提到了“明德”奖学金的有关情形,而我成为“明德核心小组”的成员也和参加学生会一样,非常偶然——看来,一定不要放过你生活中的每一个“偶然”,尤其是那些你认为重要的人带给你的“偶然”,它往往会造成后来的一连串事件。一天张锐突然来敲我们屋的门,并且告诉我,明天晚上7点钟在临湖轩有一个活动,你一定抽空去参加。我对临湖轩这个地方是很感兴趣的,多年以前燕京大学的校务长司徒雷登曾把它当作官邸,而现在已经成为学校接待贵宾的地方,到北大以后我还没机会进去,所以正好去看看。
到了时间我就骑着车去了,可是转来转去我都没发现门在哪里。正准备回去的时候碰见一个保安,他才指给我看,原来门很小而且虚掩着——和我一样接到活动通知的好几个同学,就因为没找到门而失去了机会,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在放弃之前请一定再多坚持一分钟。进去以后,张锐坐在会客厅里,另外几个师兄师姐也在,他们看见我就说,今晚请你来随便谈谈,你觉得“明德”可以在哪些方面给你帮助。
当时我正好在修改一篇小论文,准备投给四川一个大学的学报,但是人家要求交几百块钱的版面费,我当然就没有兴趣了。我跟他们几个说了这件事,表示希望“明德”能够资助一些同学做科研,尤其是鼓励不同学科的同学联合起来完成一个项目。和我一起去的还有生物系的魏迪明,他说希望申请到一笔钱,然后在大讲堂门口养一些广场鸽。
过了几天,教育基金会的黄生老师打电话给我,要我去开会。我这才知道原来那天晚上是在面试。之后我们这二十几个“核心”成员有了定期的联系,一起组织了给96级“明德”奖学金获得者的欢送会。而到暑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到南方的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海南进行了考察。
在半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