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花了两个月时间来写论文,而在此之前的思考和相关的实习时间就更长了——这个文章,也成为我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四)敢说北大学生不会玩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每写完一段,就发给我的几个好朋友一段,让他们给我提意见。一个朋友在email里回信告诉我:怎么读着你的文章,就觉得你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学习狂工作狂——太正襟危坐了,说点我们怎么玩的事情。
这本书当然不是一副板起面孔来说教的书,确实该说说大学里玩的事情了,这可是大学教育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平心而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真可怜,从小就不太会玩;到了北大之后我更发现,在一个将近200人的年级里,没有几个学生真会玩。奇怪了,玩还有什么不会的?你难道没看见北大每个男生宿舍里的电脑屏幕上闪烁的都是游戏爆机的画面?不知道北大学生中有多少“双扣”、“拱猪”甚至麻将高手?不知道北大有这么多的社团,从漫画到街舞都有一批追随者和爱好者?你居然还敢说北大学生不会玩?
嗯,看来我必须要先界定一下“玩”的概念。的确,在宿舍里打牌、玩游戏、和一些兴趣相同的好朋友在一起消磨时间,这些都是玩,而且,只要心情愉快、让时间过得更快,玩什么、怎么玩,并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但我的观察和我的感觉是,这些大学生所习惯的“玩”,更多的还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封闭式的、消极被动的娱乐,比起我们的国际上的同龄人,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差异:
第一,玩的精神。有一次和美国朋友聊天,我谈到北大的学生往往在玩的时候有一种“罪恶感”,一边玩一边怪自己“堕落”,因为大部分中国学生都经历过漫长痛苦的应试教育阶段,在他们的心中,玩总是有一种负面的色彩在里面,必须节制。美国的朋友大声惊呼,这正好和美国学生对玩的态度相反,美国学生觉得不能够出去玩、不得不天天学习是一种很不“酷”的事情,他们经常抱怨的是“Ican’tbelieveIhaven’tgoneoutfortwoweeks!”(我简直无法相信居然有两周没出去玩了!)。而且,对于那种埋头读书的人,在大学中被称为“nerd”(猥琐的书呆子),每个人都尽量避免被别人看成nerd。因此,playhard是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后来在我去美国Tufts大学和在摩根实习时,都有机会和美国孩子一起同住同玩,即便是在最繁忙的工作和期末考试阶段,大家仍然有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