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吗?据我所知李自成造反的那一年,兵部郎中李继贞曾经上奏皇上,说延安一带饥荒,请求国库发放十万两银子赈济饥民。可是当今的皇上也没什么反应吧。”
见张家玉要反驳孙露却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那些剿贼的官兵呢?不是征了那么多的税么。那么照理说他们应该练兵练的不错了。可是事实上这些官兵剿匪不行,打劫起老百姓来比土匪还狠。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又要提到第二个问题,军饷问题。这些年朝廷不断的拖欠军饷。以至于士兵不得不靠哗变来要军饷。袁崇焕袁督师就曾提出了发“内帑”来解决军饷问题。虽然皇上最后很不得已的拿出钱来。但军饷的问题一直是军队的致命弱点。说到袁崇焕袁督师就要提到第三个问题了。用人问题,皇上即位至今已经换过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他杀死或逼得自杀的官员除袁督师外不下数十人。难道真的说朝廷里就真的没有忠君爱国之臣了吗?说到底还是皇上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性格在作怪。”
提到袁崇焕张家玉也觉得这事皇上做的过分。毕竟在张家玉心里对袁督师还是很崇敬的。但他还是在嘴里轻声嘟囔了一句:“皇上,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上的。”
“是的,他是算的上是个勤奋的皇帝。可是他的性格再加上现在的局势注定了他是个不成功的皇帝。其实也不全怪他,这些都是在我们两千多年帝国的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死结,无数的王朝葬送在这些死结之下。没有约束的权利,就会带来没有约束的破坏。”大概是说得太激动了孙露也顾不得禁忌直接称皇帝为他。
“是啊,只有象西方那样建立议会制度来监督皇权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陈邦彦也感叹了起来。听了陈邦彦的话孙露不禁感激的看了他一眼。心想:陈大大好样的,不枉以前对你的那些教导啊。
“议会制度?那是什么制度?”罗同天好奇的问到。原来这些天孙露虽然同他们谈了不少的理论。却没有向他们讲解过西方的制度。
当下陈邦彦介绍起了他所理解的议会制度。当然在孙露看来他所讲的议会制度更象是在讲尧舜时代的那种原始的社会主义。不过这反而更能让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于是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有象陈邦彦、陈谷子、姚金那样兴奋不已的。也有象罗同天、刘龙、李启新那样感到新奇的。不过张家玉看起来好象还不怎么能接受这些。这也难怪思想的转变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
“喂,你们就别再发呆了。我还没讲完呢。至于这第四个问题嘛。就是外患问题。大家都知道关外的满清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