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受制于中华朝,在军事上更是无法同中华帝国的大军相抗衡,因此早在战争结束之前双方就已经达成了一份令互相都满意的停战条约,只不过出于政治与外交上的考虑中英双方目前都还未对外公布而已。
此刻见黄宗羲提起了这事,孙露也认为是该就中英问题向外界表个态了,这么做至少能给蠢蠢欲动的欧洲大陆一个适当的警示,因为据她所知法国人这段时间可没少在伊斯坦布尔活动。想到这里孙露便点头问道:“那依卿看来派谁去比较合适?”
“回陛下,西洋人与奥人相妨向来都重武,因此这正使还是该派个武人前往。此次郑森郑提都在印度洋战场上表现出众,臣以为派其领队前往英国是再合适不过了。毕竟英国只是西隅一偏远小国,我天朝派一员武将前往也不失体统。”虽说黄宗羲推荐郑森前往英国多少有些别有所图,可他的这一建议倒并非是空穴来风。须知前朝派往朝鲜、倭国的使节也不过是些五、六品的青衣小吏,就国土而言英国与朝、倭两国是半斤对八两,而那朝、倭两国好歹也是“熟藩”,可英国在众人眼里却是地地道道的“生番”,因此此刻派刚刚升任四品准将的郑森前往英国反倒是像给了英国人莫大的面子一般。
“郑森?”孙露听罢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底下低着头的黄宗羲,随即点头道:“恩,就依卿所言吧。”
…………………………………………………………
话说孙露在南京城内拟订访英人选之时,远在大陆另一头的英王查理二世也正在为他的复辟大业四处奔走。虽说查理一世被处死之后,查理二世理所当然地就顺位继承了英国的王位,但是依照英国的习俗英王是一定要英国本土即位才会被英国人所认可,因此此时的查理二世在英国人的眼中还只是“查理王子”而已。不过由于此时的共和政府实行军事独裁,并且穷兵渎武,倒行逆施之下早已失去了民心,各地的农民不断掀起反对当局和地主的暴动,甚至军队中的士兵也出现了骚乱的迹象,以至于就算高级军官们组成的“安全委员会”也根本无法控制局势。加之布莱克所率的英国舰队全军覆没于印度洋之上,因此这会儿就连“革命”的中坚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都开始拒绝给共和政府贷款。面对岌岌可危的政局,英国上下无不希望能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统治者来帮助他们摆脱眼前的政局,于是人们又将目光转向了流亡海外的斯图亚特王室。
诚然查理二世这些年一直躲在欧洲大陆江没有为英国人民做过什么事,可有道是距离产生“美”,更何况目前的英国人急于寻找一个有足够厨房的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