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硕王,朕正欲找你,你来的正好。你且说说,你为何要去胡府。
楚流烟冷眼扫了一下边上的胡惟庸,只是冷哼一声:胡惟庸杀人,我不过是代皇上去问罪而已。
胡惟庸,朕让你自己辩白。说完朱元璋坐到一边,准备看楚流烟与胡惟庸两人斗嘴。
皇上,那三人乃是三个刁民,臣杀之也不为过啊。
混帐!那三人皆是城中商人,哪是什么刁民。其中有一三岁小儿你都忍心加害,并且还要乱刃分尸,好不残忍!楚流烟火了。
哼,那种刁民岂能与我儿子相提并论!
朱元璋插嘴了:哦?你儿子是何人也?有何可惜?
胡惟庸冷笑两声:皇上,我子乃是旷世奇才,天下罕有。他三岁作诗,五岁吟曲。十岁之时,诸子百科,史记春秋皆以倒背如流。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晓也。我子性格刚烈护家为国,此次回来本是准备为国出力,不想却遭奸人所害,我岂能不怒?
哦?你子真如此出色?朱元璋好奇到。
绝非我片面之词,皇上明查。
楚流烟在一边听不过去了:胡惟庸,我不管你儿子是何人,你杀人与你儿子丝毫没有关系,你又怎么解释?
没关系?他们杀死了我儿子还说没关系?楚流烟你现在给我生个我将他抛于江中,我看你对我会不会一样没有关系!
朱元璋觉得场面过于火暴再次开口:胡惟庸,虽然你儿子死在车轮之下,却说是纯属意外。而且以我大明律法,罪人也理应先呈交刑部,然后经过会审再处理的。
皇上!臣为你出生入死那么多年,臣的儿子如今死了,你叫老臣如何不辛酸啊。
哼!你儿子如此才华,也未见其来头廷,如今死了,死无对证,不足为信。楚流烟根本就不同意胡惟庸的话。
我儿子对我孝顺无比,百善孝为先,还有什么能比孝顺更值得感人的。今日孝顺父母,他日必孝顺皇上!
楚流烟还不买帐:你儿子?我怎么听说那厮长年出游,花天酒地,除了拿钱很少回家,这也叫孝么?
你懂什么,我子文章才华,无不精彩,舞文弄墨,那更是不再话下。加之聪明无比,文韬武略无所不通,伦理纲常,政治官道,无不精通。我大明有此子在,则为大幸,如今不幸夭折,乃是国之大祸,损失太大。所以臣觉得臣理应迁怒他人,先斩后奏也在情理之中。所杀者不过三小家之人,在我儿子死这事上这三人有着很严重的错误和责任。光是那个车夫,大雪之下野蛮前行,根本就不懂驾车之道,惊了我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