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难道他们的皇帝不清楚他们的忠心吗?
原因恰恰相反,这两人都是皇帝亲手提拔,亲自委以重任的大将,可是最后为什么又被皇帝亲自下令杀了呢?
还不是这两人有拥兵自重,培养私人力量的嫌疑?
皇帝虽然相信他们的忠心,可是皇帝并不能相信他们的部下,便如袁崇焕,崇祯皇帝几次下令其部将祖大寿回援北京,可是祖大寿却拒绝了,这边袁崇焕一写书信,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就迅速的回来了。
换任何人当皇帝,都会杀了袁崇焕,这不是能不能杀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杀!
李云虽然有点小聪明,可他还没有自负到自己比岳飞更出色,比袁崇焕更厉害的地步。
一旦交出兵权,李云清楚,命就不再是被自己掌握了。
到时候,李云自己运气好点,还可以安安乐乐的跑回临邛,当个安乐侯,倘若运气不好,刘彻有一天看他不顺眼了,那个时候,这笔老帐就是该清算的时候了,随便一个罪名就足够李云死一千次,一万次了!
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
a盘踞辽东,坐山观虎斗,倘若运气好点,还可以趁乱世而起,自己当皇帝。
B出兵辽西,敲山震虎,逼迫长安所有的势力冷静下来。
a肯定是不用想了,虽然李云也不是没有私心,说实话,皇帝这么威风的职业,谁都难免动心,可是,李云清楚,他不是那块料,而且帝国好不容易有了七十多年的稳定和平岁月,这个国家已经再也经不起如同秦末那样的动荡了。
B嘛,说实话,下这个决心很难,这个决定一旦作出,那么李云就等于将自己全家的性命交到了朝廷手里,从此以后低调做人是他唯一的选择。
两难!左边是自己,右边是国家,李云原先以为,在国家和个人面前的选择,决定是很容易下的,可是当他真正面临这个的时候,他却有些犹豫了。
现在唯一的一线生机就是,太皇太后和刘彻两个人都退让一步,化解这场危机,否则的话……
第一第五十四节 水落石出
建元二年的夏天,是大汉国建立以来危机最为严重的一年。
长安城中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导致这个世界的发展走向另外一各道路,在这个敏感时刻,得知长安变化的各重镇镇守大将,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相同的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对而言,姜,终归是老的辣。
建元二年八月初七,渔阳,云中,代郡,上郡四镇太守同时收缩自己的防御圈,大军以休整的名义集结到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