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现在插足进去。只有等他们打累了没有力气了。到那个时候,才是大汉军队北进的日子。
否则,一旦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大汉国就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李云自是明白窦婴的苦恼,他清楚,打南方,那是因为占据了水利运输的便利,可是打北方却不同。单单是后勤,就足以拖跨大汉,他计算过,假如一旦对草原的任何一个势力开战,那么大汉国就必须从河东等重要产粮地向前线输送大量粮食。
可是,一石粮食假如从河东开始起运,当它运到前线时,恐怕民夫就要吃掉两石,甚至三石以上!
也就是说,假如大汉在草原上发兵十万,那么十万大军每日就至少需要消耗掉一万石粮食,而这十万大军,还有大量的战马,每天还需要大量的干草以及精粮,假如战事拖延,到了雨季,耗费将更加巨大,这足可拖跨目前的帝国经济!
李云自是清楚那些极力主张对草原用兵的大臣的心态。现在的天子,已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天子,好大喜功的特征在他的身上体现的越来越多,他打赢了南方,还想打北方,他的领土野心,或许永远也无法填满。
而一些臣子,见风使舵,乘机夸大军队的战斗力,散布大汉无敌论,借此诱导天子走上战争一扩张一战争的道路,而他们则趁机捞取大量的政治资本。
韩震摇摇头,他清楚,这是人的本性。上有所好,下有所动,自古以来,在这个帝国的土地上,最高统治者的喜好永远主导着下层官僚的政治倾向。
在这世界数年李云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毛头小伙子了,当年他是主战派,是极力支持发动匈奴报复战争的代表。
风水轮流转,到了今天,他却成了亲匈奴派,主张同意借兵,帮匈奴暂时稳住局面,使草原的鲜血流得更干净一点,这实在有点可笑。可是政治,从来不需要理由。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朋友。
站起身来,李云摇摇头,对下人道:“请司徒大人到正厅等候!”
他穿上正式的官服,走到正厅,司徒张荣是帝国年轻的官员代表,也是今年以来最得天子欢心的大臣之一。
他的观点,连李云想想都觉的可怕。
他极力主张彻底的毁灭掉匈奴,将整个草原收到大汉的疆域中。
他主张马上恢复科举,用科举选用人才,他更主张,进一步削弱诸侯权利,减少公侯数量。
以上所有的主张,几乎都是天子最想做的事情。而他提出来,为天子冲锋陷阵,年轻的天子自是不疑有他,对这个极得自己心怀的官员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