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投系”发展到今天,不缺钱、不缺人、不缺枪,唯独缺少政治影响力。毕竟相对于潘辉括、陈文香、潘光诞等老牌政治家,陈世国、武安东和阮志仁太年轻,而且长期在“工投系”内任职,在西贡以及工业村之外的其它地方,没那么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他们的言外之意很明确。
既然已经撕破脸,那就改变一贯参与政治的立场,先扶持几个反对派领袖与吴廷琰兄弟唱对台戏,能成功最好,就算不能成功也能拖拖西贡的后腿。
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想方设法保证其资本安全。
几位资本家能这么想,说明之前的工作没白做,李为民很欣慰,想了想之后侧身笑问道:“安东,你怎么看?”
作为集行政、治安和经济大权于一身的特区管委会主席,武安东比他们更激进,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光知道反对、却拿不出一套解决方案的政客,直言不讳地说:“董事长,我认为现在与反对派接触不太合适。”
阮厚昌急切地问:“为什么?”
“很简单,一是没到针锋相对的地步,我们已基本上控制住局势,稳定压倒一切,没必要激化甚至挑起矛盾;二是美国态度不够明朗,对吴廷琰兄弟的一些做法只是反感,并没有明确反对,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以符合美国对越政策为前提。”
武安东顿了顿,继续说道:“相对吴廷琰兄弟和咄咄逼人的北越,一些**高级军官更难缠。他们表面上支持政府,事实上一直隐忍,一直在等待时机,为了共同的事业,我们要比他们更能忍,绝不能给他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机会。”
吴家兄弟靠秘密警察就能搞独裁,一旦让那些军头掌权,天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南韩的前车之鉴摆在哪里,搞不好就是一个军政府。
想到军阀横行时期的经济状况,阮厚昌倒吸了一口凉气,忧心忡忡地说:“东先生,您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关键已经跟琰总统撕破脸,就算没撕破脸也不能再一味支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什么都不做。”
他们危机感远比华人富豪强,毕竟这是他们的国家。
政局要是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或者南越被北越占领,吴静晨、吴常明、马安易等华人富豪可以抛弃不动产,去香港、去台湾或去其它华人众多的东南亚国家。海外越侨极少。他们能去哪儿,难道真流亡法国?
李为民能理解他们的迫切心情,毕竟吴廷瑈试图强制收回工投公司的举动太吓人,接过话茬道:“诸位,别的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可以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