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由地主说了算。”
佃户属于弱势群体,就像后世天朝的《劳动法》一样,在强势的老板面前。哪个职员敢主张自己的权力?
李为民想了想,又问道:“不是有公田吗,《土地转移法》施行之后,政府从法国地主和本地大地主手里赎买了许多,现在的地主谁能拥有超过100公顷的土地?”
有“越华文艺研究会”统筹管理,南部侬人安置点、鹦鹉角地区和祯沙地区的安置点的农民同胞不存在这些问题。天主教村庄享受特权、各工业村周边的“卫星村”农民有工投公司照应,同样不存在这些问题。
他极少深入其它农村,对情况不了解很正常。
顾长庚苦笑着解释道:“在土地赎买这一环节上,政府存在太多问题。每公顷耕地市价大概在6000至7000皮阿斯特左右,工业村征地每公顷达到8000。政府确实是按照市价赎买的,不过赎买款并没有按照正常交易支付。
在实际交易中,政府赎买仅给10%现款,其余的90%则给年利3%的投资票,计划12年内付清。地主显然不会同意。真正落实的很少。并且这项法律不适用于公田,也就是说中部至少有44万公顷土地不在改革之内。”
孙宁裕在国家乡村干部工作队干过,对农村情况比较了解。
看着老板一脸不解的样子,低声补充道:“公田就是祭祖用田,包括部分坟地,一般为山地,不适合种植水稻,全村人共有。由各家轮流耕种,收成用于祭祖开销。《土地转移法》规定每个人不得持有超过100公顷稻田。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轮耕15公顷祭祖用田。但由于祭祖用田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很难将田切割。”
天大地大,祖宗最大。
吴廷琰的“战略村计划”之所以搞得天怒人怨,与强迫农民远离祖坟有很大关系。想到全南越祭祖用田不会少于几十万公顷,李为民意识到推行土地改革有多难。因为涉及到传统,土地性质特殊,根本没法分。
“顾先生,特别经济技术使团请国先生、费舍教授和你参加这个会议,是不是有什么更的方案?”
“他们有一套方案。不过能否施行最终取决于你。”
“我?”
“嗯。”
顾长庚从包里抽出一份文件,似笑非笑地确认道:“过去7年的实践证明,特别委员会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农民根本无法与地主平等对话,根本无法保障其合法权利。美国方面希望工投公司能拿出一笔资金,美援管理团再提供一部分对应资金,成立一个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