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泉非常清楚这一点,又不想一直干这个有名无实的航空队指挥官,所以才很不好意思。
李为民能理解他的心情,略作权衡了一番,侧身道:“国先生,这件事你出面与美方谈,告诉他们工投公司已承担太多义务,实在无力再组建一支师级规模的航空队。另外,驻越美军越来越多,如军援司令部能够促成工业村内企业,为驻越美军各部提供一站式后勤补给服务。
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再组建一支师级规模的航空队,而且可以接受一批驱逐舰、护卫舰、巡逻艇,全方位承担下六省防务,全面推动金鸥半岛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西贡压力,进而达到进一步削减对越援助的最终目的。”
管人家要援助竟然如此理直气壮,听上去很荒谬,但抵御苏俄阵营扩张,确保南越不被北越占领的大环境下很正常,堪称理所当然。
陈世国感觉这个条件太低,不禁提醒道:“董事长,驻越美军现在不足一万人,就算把后勤补给订单全给我们,其利润恐怕也支撑不起一支航空队。”
李为民拍了拍大腿,意味深长地笑道:“现在不足一万,不等于永远不足一万,随着形势不断恶化,美国全面介入是早晚的事。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笔战争财我们不赚难道让新加坡、台湾、韩国和日本去赚?”
第二百一十四章军力(三)
每当提到越南这个地方,大多人脑子里面便会闪过一片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以及头戴斗笠脚穿胶鞋的游击队,遮天蔽日的直升机和狂放大作的瓦格纳音乐。
这个印象很大程度上的正确的——因为很多武器装备到越南战场就会陷入效能降低甚至完全失效的窘境。除了北越那些吃苦耐劳的游击队之外,也只有直升机那种天马行空的玩意才能跑得欢畅。
正因为如此,后世把越南战争称之为一场直升机与游击队员的战争,似乎与苏德战争那种气势恢宏的铁甲洪流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越南地形其实包括从沿海低地到崎岖山区的所有地形,在这么复杂的地形中作战装备的选择、战术运用都会极大地受到地形限制。
北越劳动党员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游击队不是血肉之躯,直升机同样不是万能的。
李为民清楚地记得,另一个时空的越南战争,从重达五十吨的主战坦克到临时改装的装甲卡车,种类繁多的各种装甲撤离才是作战双方士兵们最主要的依靠。尽管整个战争中那些装甲力量从未被集中使用过,但数以千计的装甲武器分布于整个战场却是不争的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