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头不小,普利策级获得者、《纽约时报》著名记者大卫…霍伯斯坦,而且是刚从西贡回来的。
“……他接受大量援助,却不打算让美国来指导他的政府和他的战争,用前任驻越大使德布罗的话说,改组军事机构实际上是要求他与本家族以外的人分享权力,这是他极不愿意的。
华府不断敦促他扩大政府基础,他总是说越南是不发达的国家,缺乏适当的人力资源,他及他的兄弟对我们变得越来越多疑,千方百计限制美国的影响范围,乃至限制我们对南越内部情况的了解……”
主持人词锋尖锐地问:“大卫,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华府对越政策貌似强硬。实际上并没有决心?”
“确实如此。”
大卫…霍伯斯坦肢体语言极为丰富。一边做着手势。一边分析道:“德布罗和使馆人员认为南越必须进行根本的政治改革,事实上确实非常有必要。正如刚才所说,改革就要与其他人分享权力,吴廷琰无法接受,认为这是美国对他的批评。
而我们的政府竟然天真地认为,德布罗就南越政治改良提出‘最后通牒’是不明智的,认为德布罗已成为美国与吴廷琰合作的障碍。前任军援司令麦加尔甚至告诉国防部,这种行动将削弱西贡政府的作战能力。会导致越g取得进一步胜利。”
主持人追问道:“所以华府决定由现任大使诺汀接替,把影响吴廷琰的一切希望,全寄托在保持他的信心和尊重他最终的权威上。先行改良,然后增加军援的要求,最终被悄悄收起?”
“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大卫整了整领带,像政治分析家一样接着道:“我认为华府是鉴于此前改良的尝试和在1960年11月未遂政变中暧…昧的态度,损害了吴对美国的信心,所以迅速把恢复信心、重建美吴之间融洽的关系作为出发点。显然,这等于规定不做任何认真的促进改良的努力。”
主持人翻开了一眼资料,抬头对着镜头说:“我注意到现任驻越大使此前担任合众国驻北约副常任代表。完全缺乏同亚洲有关的经验。从大卫先生的分析中能够想象到,他之所以被选任其职务。或许只是因为他举止文雅、待人有礼,正好符合改善美吴关系的需要。”
“诺汀先生显然满足了这一需要。”
大卫接过话茬:“如果从促进改良的角度看,他无疑是最坏的人选。他完全抛弃前任德布罗的‘萝卜加大棒’政策,用最乐观的可能性来解释吴廷琰行为。上任大使以来,他对吴几乎百依百顺。”
“百依百顺,他是我们委派去的大使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