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种植了棉花,粮食就从别处里购买,便可知晓种棉可得利润远远超过种粮所得。
然而江南百姓聚居极多,不比京城里少,更甚者多于京城,这么多的百姓手里没有银子购买别处的粮食,自然就容易起民变。
“江南全部种植棉花,一遇到水患,就是在江南周边种植粮食的地方,也难免被波及。粮食产量低了,价钱自然会更高,往别处调运也要不断添加成本,江南受灾的百姓就更加买不起粮食来,朝廷也不得不救助下去。然而只江南一地需要救助的,大庆别处加起来也都比不得。”太子叹道。
萧安想了想,倒是难以选择了,就道:“难道就没有别处的田土肥沃上能比过江南一地的?”
太子道:“朝廷里如今也在说此事,江南富庶,也惠及大庆别处,若是限制棉花种植,布匹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如此布匹的价格自然就高了上去,老百姓就更加买不起,连蔽体之衣都难有。可不限制,江南水患也常有,要遇着接连几年十几年的水患旱灾,整个江南都能拖垮朝廷国库。其余各地缴纳的粮食,都不够救急江南的,何况边关也时常需要朝廷的军饷与粮食。”
如今朝廷里争得厉害,那也是没得更好的选择,进不是退不是,的确是一大难题。
萧安想法素来简单,就道:“那就一样种植一半,挨家挨户的来,一半粮食一半棉花,钱赚得少些,可至少把温饱保证了。”
这样的提议,朝廷也不是没有,然而太子道:“那别处的百姓,想要购买布匹却因价高买不得的该如何?况,要江南的百姓不往外购买粮食,别处的粮食也卖不起价,老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萧安却是道:“难过也比饿死好。能有多余卖出的粮食,就是不难过了。”要边关每年都有足够的粮食,哪还愁别的。
太子倚在一边,拿书敲萧安的脑袋,“人只吃就够了?总得穿衣保暖的,不然每年冬时冻死的百姓,莫不是只因为饿?”
衣食住行,虽看着是事微,却也十分重要。
这等复杂的问题,把萧安的脑子都绕晕了,她琢磨了半晌,才道:“天下又不只有江南一地才能种植棉花,要各地都种植也就不容易受江南的影响。”
太子又敲了萧安的脑袋一下,“可江南的织工最多,棉花也不是哪都能种植的。橘生淮南淮北的故事可还记得吧?”
萧安就道:“总有地方和江南一样适合种植棉花。能种植棉花,就是田土肥沃,想来种植五谷也能丰收,不至于连吃都保证不了。大家互相将就将就,不就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