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儿狠狠搁到厅房檐下台阶上,一边摇着井绳往外打着水,一边压低了声儿问陈安康:“不逢休沐又没缺了你的干粮,为何还要回家来?”
厅房门上还是厚帘子,帘子搭起,有人疾步走了出来。他先扫了陈安实一言,随即又扫了如玉一眼。
如玉心中一声咯蹬,暗道这清清俊俊的小里正怎的竟到我家来了?
她早上还抱了一回他的腰,到此时仍还记得他精瘦的腰那落地时的扭动并他身上淡而正的那股子清香,心怦怦跳着,手便也失了准头,水都溢出了瓷瓮犹还不自知。直到张君叫那溢出的水逼着挪脚时,才慌得收了瓢。
安康虽才不过十二岁,如今也算这家唯一的男丁,他指着张君道:“嫂子,这是咱们村里新来的里正,往后,陈大哥就不当里正,他要高升到镇上去巡街了。”
如玉哦了一声,忙将那葫芦瓢儿扔到水桶里,上台阶笑着问陈宝儿:“大哥可要在我家吃了饭再走?我这就去做。”
陈宝儿连连摆手说不必,却又指着张君道:“咱们张里正今儿早上还救了你和发财家那位,如玉你可得好好感谢他,否则如今你不是站在这里,而是躺在炕上了。他是自京里来的世家公子,屈身到咱们这小山村里做个里正,咱们庙小要容这尊大神,一日三餐先就是个难题,所以,我定了,往后就要他在你家吃饭。”
如玉懵懵懂懂还未听懂陈宝儿这话的意思,正在脑子里过着他的话,便见他两手揽着安康,几步跳下台阶往东屋而去了。
安实老娘是个耳背的半瞎子,常年窝在厅房炕上编竹篮并笸子,那陈宝儿进了东屋却并不出来。这台阶上便只剩下如玉并那京里来的新任里正大人。
如玉是个小寡妇儿,才十八岁,也还带着些羞气,猛乍乍接了个要给这新任里正大人供三餐茶饭的活儿,因不知他的口味喜好,正盘算着想要问一句,便听这里正大人轻声道:“小娘子不必难为,张某既来此为官,县中自然有仆从相配,不必劳烦娘子替我备茶备饭的。”
听他这话,是自己带了仆从来还是县里要配?
里正虽也算个官儿,却是个连九品都算不上的官儿尾巴。一年四季要催税,要替乡民调停官司,若遇到那难缠些的,被打破头也是常有的事儿。如玉记得陈宝儿任里正的时候,县里可没有替他配过什么仆从。便是俸禄也少的可怜。一年到头不过几石粮食,月俸也不过些胰子、劣绸并笔墨纸砚等,偶尔有,偶尔还没有。
因这官儿实在寒酸到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