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按朝廷计划,移民们最先的三年,是要一起共同囤田垦荒的,待三年之后,才能按计划均田授地,自己耕种。一开始,他们要一起建立一个屯堡,共同居住,共同垦荒。
开始垦荒这三年,朝廷会借给他们种子、家具、耕牛等,并提供一笔安家费和无息贷款,助他们渡过这最初的三年。
当然,朝廷还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大福利,那就是为那些没有妻子的到达已婚年纪的小伙子们,提供相亲机会,为他们安排辽东土著未婚适龄姑娘成亲,然后他们并不需要支付彩礼,由官府帮他们解决了。当然,如果自己愿意再给的,官府也不反对。
总之,这是一个让所有移民们都兴奋不已的好消息。
寿春屯,这里暂时还是一片临时营地,没有房屋没有围墙,什么都没有。到达这里后,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不过幸好有官上的人过来帮忙,指导他们如何打水井,如何盖房子,立围墙。按官府的计划,寿春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移民居住点,但却也得有自己的围墙,有自己的民兵队,屯堡建立后,得有人专门站岗值夜,按官上人的话说,虽然辽北驻有朝廷大军,但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得防止一些盗贼或者一些不死心的高句丽的贵族地主等等。
通过解释,赵煊才知道,在原来高句丽统治这里的时候,这里绝大多数的土地其实都是属于极少数的贵族以及地主豪强们的,大多数的高句丽人其实只是他们的佃农甚至是奴隶。朝廷收复了辽东之地后,对于这些原高句丽遗民,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待遇。所有的贵族豪强地主们,经过审查,如果是那种做威做福,为恶一方的,那么直接按轻重判刑,送去服劳役,挖矿修路筑城,其家产没收。而对于那些并没什么劣迹者,则将他们通通迁往中原,他们的田地山林等产业,被朝廷折价收购,最后在安置地给他们一些土地田产。
而对于那些普通的佃农和奴隶,则要好的多,奴隶们都被从原来的主人那里分离出来,他们被安置到各个屯田或者矿场,只要为朝廷役满五年,就能获得自由身份。然后再为朝廷服役五年,就能从一名雇佣工转为正式的大隋帝国百姓,能够获得均田授田的资格,分到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