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三个弘字辈的堂兄弟,弘礼、弘文、弘武三人也来了,站在他们父亲的背后。此外还有与他父亲同祖父的杨实、杨宏两位。还有更远一些的他曾曾祖父那里分支的文字辈的十五位堂叔祖们,杨文思、杨文纪、杨文升等,担任礼部侍郎的叔祖杨文纪还带了他家孝字辈的三兄弟前来,孝谟、孝甚、孝俨。
一看这场面,杨玄感当下有些震惊。看来真是出大事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杨家在京的数支族人几乎全来了。
杨家三代老少基本上都到了,大家坐在书房里沉默着。
“出什么大事了吗?”他问。
父亲递给他一张纸。这张纸有很多褶皱,一看就是有很多人翻过了。“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他继续看下去,“命三衙诸卫将军以下,各府、镇、营、团诸武官,年五十以上者致仕。”致仕,那就是退休回家。历朝以来,官员基本上是终身的,但也有退休年纪。《礼记。曲礼(上)》载:“大夫七十而致事”。70岁退休,“法定”时间从周代开始。不过一般情况下,如果官员身体状况不佳,可以请求提前致仕。到了七十岁,官员可以上表乞骸骨退休,有时朝廷也会挽留,身体好的,本事强的,当官到八十九十都有人。
“这是皇帝的意思。明天就要宣诏颁行了,以后朝廷官员六十岁退休。那些军内中层的武官,更是五十岁就可以提前退休。”杨约向侄子解释道。
杨玄感大为惊讶,从七十岁改成了六十岁。一下子提前了十年,而且这明显是要规定到年纪就得强行退休了。皇帝一面大开科举,每年新获入仕资格的士子上千人。而这面又强行规定了官员退休的年纪,皇帝此举大有深意啊。如此一来。大把的官员将面临提前退出官场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高级官员们来。父亲今年五十七岁,身为宰相,已经算是高级官员中年纪较轻的了。如右仆射苏威,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比父亲大了十岁。另几位宰相,李纲五十四,薛道衡六十一,樊子盖五十六,牛弘也是五十六,也跟父亲年纪相当。枢密副使韩僧寿也五十九,苏孝慈也六十三,倒是皇帝的那些心腹年轻的过份,刘文静不过三十三,魏征二十一,徐德言四十六,其余如王保、高甲、窦建德、单雄信等人皆不过是三十左右,年轻力壮。
“皇帝这是要将老臣都赶出朝廷吗?”
“旧人不去,新人不来。皇帝现在大开科举,每年新取士人上千,这么多新人,哪来那么多官职,自然就得老人让位了。”
“父亲今年五十七,至少也还有三年才到年纪,倒不用急,也许用不了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