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即位之初,就大赦天下,赐天下老百姓每个人一级爵位。
在秦汉时代,不但功臣有爵位,老百姓也有。朝廷颁发的爵位一共分为二十级: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袅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
10. 左庶长
11. 右庶长
12. 左更
13. 中更
14. 右更
15. 少上造
16. 大上造
17. 驷车庶长
18. 大庶长
19. 关内侯
20. 列侯
其中公乘(包括公乘)以下称为民爵,是赏赐给老百姓的;五大夫以上是官爵,普通老百姓不能拥有。朝廷有喜事的时候,经常会给老百姓赐爵,如果一个老百姓的爵级积累超过了公乘,则可以把超过的转让给子孙,或者卖给他人。总之,官吏和百姓之间,爵位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有了爵级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有,那时分配土地都按照爵位的级别来,爵位高的,分配的土地就多;犯了小罪可以免受处罚;退休年龄可以提前;免费领养老粮食的年龄比低爵的年龄可以提前;甚至连他们的儿子也可以推迟服徭役、兵役的年龄。
刘邦曾经在一道诏书中说过,秦朝的时候,普通老百姓爵位到了公大夫以上,县令都必须以平等的礼节对待他。秦朝把爵位看得比官职更重要,比如丞相李斯,按照官职那是天子底下的第一人了,但是每次秦始皇刻碑记功,他却只能排到其他列侯后面,因为他的爵位不高。
当然,秦汉之交,因为经过连年战争,各地军阀为了鼓励自己的士卒为自己当炮灰,都疯狂给他们赐爵,刘邦也不例外,所以在他的军队中一些小队长,竟也有许多爵位至大庶长。这样一来,爵位就渐渐变得不如官位重要。但是国家一稳定下来,爵位的重要性也就逐渐凸显。惠帝和吕后给天下百姓赐爵,自然有着笼络民心的作用。
除了赐爵之外,惠帝和吕后还颁布了下列政策:
减省百姓的田租,规定十五税一,也就是百姓的生产成果按照十五之一的比例缴税,相比先秦时代盛行的十分之一的收税标准,显然是大大进了一步,虽然因为迫于生计的原因,不管是十五税一还是十税一,百姓生产的粮食总量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十五税一,至少能有效地激发老百姓生产的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