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丞相,也因此一致被朝臣们厌恶,他死了可谓大快人心。所以刘恒这次仍旧赦免了刘长。但从此之后,薄太后、皇太子以及群臣都对刘长心怀忌惮。刘长趾高气扬,回到淮南国中,干脆出入称警跸,发命令称制诏,摆起了天子的派头。
小章:第六集
在刘恒的纵容下,刘长变本加厉,愈加嚣张,他自己制定了法律,在国中施行,把汉朝派遣来的官吏也全部赶走,上书请求自己任命二千石的官员。刘恒迟疑了一下,都大度地答应了。
不过事情仅仅发展到这步终归有些尴尬,刘恒觉得应该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
(1) 刘长洗心革面,改邪归正,从此低调做人。
(2) 刘长觉得自己受到猜忌,心里不服,狗急跳墙,干脆谋反。
这两种结果对刘恒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他授意自己的舅舅薄昭写了一封书信给刘长,信上是这么说的:
我听说大王性情刚猛,慈惠忠厚,守信敢断,这都是上天赋予大王的资质,大王本当爱惜,可是现在大王的所作所为,却辜负了这样的天资,实在可惜啊!当今皇帝刚即位的时候,就想把封在淮南国内的三个列侯的县邑迁出淮南,大王不肯,皇帝仍是迁出了,大王因此多得了三个县邑的税收,皇帝待大王不薄罢?大王以前没有见过皇帝,后来朝见,却突然杀了辟阳侯审食其,皇帝仍旧赦免了大王,待大王不薄罢?按照汉朝法律,诸侯王国内的二千石以上官,都应该由汉朝委派,而大王却把汉朝委派的官全部赶走,自己任命官吏,皇帝仍旧曲法答应了大王,待大王不薄罢?大王想抛弃王位,以百姓身份去真定为母亲守墓,皇帝不许,使大王没有失掉南面称王的尊贵,待大王不薄罢?大王理应奉法守职,报答皇帝的厚恩,如今却因为行为失检让天下人耻笑,这实在是很不应该啊。
大王的王位来自于高皇帝的浴血苦战,本来应该珍惜,行事却几次三番不符合规矩礼法,皇帝陛下一直为大王感到忧虑。当年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使周朝得到稳定;齐桓公杀弟,才能回国即位;秦始皇扑杀两弟,流放母亲,秦国得以安宁;高皇帝的哥哥代顷王刘喜惧怕匈奴,逃亡长安,被高皇帝废黜了王位;济北王刘兴居举兵造反,当今皇帝发兵诛灭,汉朝因此大安。所以说,做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