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社稷之福啊。而且,臣担心那些守边的藩王以后都会因此生有二心。臣偷偷思虑,当今能随便通过崤山和华山,直接跑到长乐宫和未央宫说上话的,只有大王了。如果大王能够把济北王这种委屈告诉太后和皇帝,这种恩德当真会让济北王感到深入骨髓,而且天下人也会觉得大王为人仁厚,希望大王能郑重考虑。”
看来齐鲁地方学风旺盛,娴熟经书的确实不少,这个公孙玃一番马屁又夹杂着经义,让梁孝王觉得很受用,他果然很高兴,马上派人跑到长安,为济北王开脱。他刚刚帮助汉朝打了胜仗,非常受宠,刘启很给他面子,下令赦免济北王,只是将之徙封到淄川,代替了原来的淄川王。
至于吴王,得到的惩罚最为严厉,开始刘启还想让吴王刘濞的侄子宗正刘通继立为吴王,让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刘礼继立为楚王。窦太后说:“吴王,是宗室里年龄最大辈分最高的人,本来应当作为宗室的好榜样,却反而带头率领七国造反,搞得全国一团糟,怎么能为他立后?”没有答应再立吴国,只让刘礼继立为楚王了事。
小章:第二集
话说梁孝王刘武虽然靠着坚忍不拔挡住了吴楚的锐利进攻,但几次面临绝境,周亚夫却作壁上观,因此刘武对周亚夫恨得咬牙切齿。
老妇人都喜欢自己的小儿子,窦太后也不例外,心里巴不得刘武也能继承帝位。刘武年年要到长安朝会,景帝三年,再次来长安,在一次喝酒的时候,刘启随口说道:“等我死了,这个位置就传给你梁王罢。”
刘武心里大喜,虽然知道哥哥只是随便说说。窦太后在旁边听到,也很高兴。但是一个在场的外戚窦婴马上趴在地下,劝谏道:“按照大汉的规矩,帝位向来是传给儿子的,陛下想把帝位传给弟弟,这不是乱了当年高皇帝立的誓约吗?”刘启顿时默不作声。因为窦婴引经据典说得正确,窦太后也不好反驳,只是心里气得要命。这窦婴还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因为窦太后的缘故才牛皮烘烘,先后当过吴国国相和詹事,都是二千石的大官,本来应该帮亲不帮理,现在居然胳膊肘往外拐,装出一副正直无私的模样,也难怪窦太后生气。窦太后一怒之下,就命令宫门令把窦婴出入宫殿的门籍也除去了,让窦婴没有资格出入宫殿。窦太后不想看见这个讨厌的侄子,刘启倒是很感激他,后来立刘荣为太子,让窦婴当上了太子太傅。不过好景不长,刘荣很快被废,窦婴只好称病闲居。
这件事发生之后不久,七国就造反了,叛乱平定之后,计算功劳,发现梁国杀死的吴楚兵和汉朝杀死的吴楚兵数量差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