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盛世不过三代。
到了后来也曾中兴过两回,不过沉疴已固,岂是那么容易清除的?
越往后大楚国骄奢淫逸之风越盛,朝政日渐颓废、官民一体追求享乐、不思进取。即便边陲有了战事,也是以和为主,大楚自诩泱泱大国,资源丰富,国民富庶,随便给点好处就能换上个把年的太平。
时任显德皇帝从他爹那时候起,每天琢磨的就是:怎么收了王爷们的封地、怎么把宗室里爱指手画脚的老家伙们收拾了;怎么抄了开国功勋老臣的家底,充入国库……
手段当然是杀的杀、圈的圈、流放的流放……
至于理由?只要你找,还愁没有么!?
只是显德皇帝还没笑到最后,结果东海那边的倭国人就打了过来。
这倭国原本是大楚的附庸国,久居东海岛礁,年年向大楚国进贡,甚至连自己的文字、风俗喜好都是从大楚学来的。大楚对这些个小的附庸国也不算差,无论是文化还是粮食,为了显示自己的雍容大度,各方面都给与支持。
每年使者前来进贡都跟着要不少东西,显德帝和朝臣大多数还是乐于满足他们的。一方面喜欢看他们的歌颂,另一方面也借机显示自己以和为贵,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风范。
这些使者自然也是满手而来,满载而归。
当然,也有一些朝臣很是看不惯这般的作态,怎奈不是主流,说起话来还没人家放个屁响亮。
可就是这样,养了两百来年,竟然养出了个仇敌!白眼狼!
倭国乃弹丸之地,没有多少良田土地,除了海物,各种资源匮乏,能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国家全赖这个弹丸之地没人稀罕。
就这么个小小的附庸之国,也已经不满足于进贡和讨要回礼了,看着大楚这块嘴边的肥肉,竟生出了侵占之心。
以小吞大也不是没有成功过,前朝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楚民风奢靡,好逸恶劳,多年无战事,兵将们哪里有抗敌实际经验?那倭人伺机多时,一朝发难,竟势如破竹,从东海分三路直接杀向了内陆。
倭人打仗是各个以死为荣耀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们的目的是抢掠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抢夺了大楚国,占了这江山社稷!
没见人家抢完都不走,直接占了皇城国都,把皇帝一家子追得像狗一样四处逃窜?!至于大楚国民?那更是不用留,男女老少统统虐杀!
倭人从东海登岸,分三路向中部、西北、西南方向纵深推进,仅仅半年多时间,几乎半个大楚国就沦为了焦土。倭寇所经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