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重大涉外案件中从未获得过的主动权,说明南京行营的司法独立获得了列强的认可,更加重要的是,萧益民由此而改变了列强近百年来的强横立场,为国家争取到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力。
用完简单的早餐,萧益民客气地询问几位外交官:“我的专列停在西面的小镇,诸位如果有兴趣,不放一同返回南京吧。”
乔治等人欣然同意,百余名中外记者大部分也愿意跟随萧益民的列车返回南京。
大队人马离开之前,萧益民抽空登门感谢马庄的乡亲们。并向马老爷子赠送了缴获的五十支日制步枪和三千多发子弹,最后在全村人的送别下登上战马。
走到村口。萧益民突然停下,叫来送行的师长萧飞,小声询问:“马庄到西集镇的山路有二十公里吧?”
“二十二点五公里。”萧飞准确回答。
萧益民指指脚下的小路:“要是拓宽一倍,你的工兵营需要多长时间?”
萧飞一愣,很快就完成心算:“二十天,不过,要是能在前方四公里和十一公里处炸开山腰,并搭建两座二十米左右的木桥,至少能够缩短五公里的路程,整条道路就因为那两个地方才变得狭窄的。而且还因此多了两段极为难走的盘山坡道。马车装得多一点儿都难走。”
“好,你负责施工,大红山和边上几座山都给我们烧光了,看到光秃秃的山上耸立的一根根大树干,我心里就不是个滋味。都是百年老树啊,就当是我们给马庄乡亲的赔偿吧。”萧益民低声吩咐。
“是!保证完成任务!”
列车在诸多山东官员和地方驻军军官的送别下,徐徐南行。
至此,萧益民终于从繁琐的送别礼仪中解脱出来,列车开出不久就钻进了车厢后方的厕所,好好地放空憋了一个多小时的积水。
走出厕所门口时,萧益民意外地看到了熟悉的情报员李毓芬,连忙示意侍卫不要阻拦。
李毓芬按捺激动的心情,问候完毕。就把身后英俊的英国记者介绍给萧益民:“这位是《泰晤士报》驻南京记者伍德盖特先生,大劫案发生时我们正好在列车上,随后没有赶赴北京采访大会,一直留在藤县等候,之后又一起跟随王谦将军的部队采访剿匪作战,我们正好想到前面车厢提出申请。请将军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
萧益民主动向伍德盖特伸手一握:“幸会!伍德盖特先生。”
“见到您很高兴,将军!”
伍德盖特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见到了萧益民,有点受宠若惊地向萧益民致意:“将军,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吗……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