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的婴儿,男女皆有,不分贫富,死状各异,唯一的共性是他们均死于夜里三更,婴儿的尸体没有任何伤口。
幸而,我孙儿已经七岁,屋头算是安稳了。陆大夫如是想。反倒是……老人家隔窗望一眼对门,摇头叹气。
医馆里这些天没什么生意,加之近来有虽已近初夏,他却老是犯着迟来的晚春困,儿子体谅便让他早早回家休息,医馆里儿子儿媳坐镇。故这些日子来,陆大夫最爱做的事便是泡一壶茶,坐在窗边赏初开的牡丹,有了更多的闲心,就更喜欢将思绪往对门的一家三口上放。
——————————————————————————
被陆大夫关心的茗淮一家不似往常,此时并不在家。天将亮未亮时,兮穹就带茗淮母子俩出了城,去看望村长夫人唐氏去了。
唐门村。
村民们聚在村中祠堂前,村长夫人唐氏在最前指挥,匆匆备着祭祀要用的东西。虽然忙碌,但这里要摆什么、那里又要放什么却是考虑得十分到位。
这里看上去是没有一点命案担忧的紧紧有条,实则,从爱七嘴八舌的妇孺中得知:他们还是有所担心的。
村子虽没遇上这可怕的事但命案他们也是有所耳闻的,何况死的还都是挨着的县城里的娃娃,所以看似如常的祭祀准备里是加了一些特别的东西的。而这“特别”更是要到了祭祀开始才会被村民们知晓。
……
茗淮抱着小包子在村长家里等她唐婶婶回来,村长在另一屋请教着兮穹有关医药养生的学问,时不时的呵呵一笑。美好的下午时光,时光流走得悠哉缓慢。
黄昏近,村民们各自归家的身影被落日晕染,拉长了他们疲惫的姿态。各家的看门狗“汪汪”叫得正欢,欢迎着主人的回来。
别家前前后后有炊烟升起,待唐氏回来时,她年方十八的女儿亦携了相公过来,与母亲唐氏一道做起晚饭。唐家女婿自然加入他岳父那边,一道请教起养生长寿来。
兮穹看着又一人的加入,微微有些不适,倒也没表现出什么。这样的生活琐碎而平淡,没什么不好。
晚饭上桌,几人围坐在一大圆桌前,吃着简单却人情味十足的饭菜。因为近来的情绪问题,茗淮实则吃不了多少,却不好扶了唐婶婶的意,唐婶婶夹多少她便吃多少。
小包子照旧被兮穹抱在怀里,他偶尔夹上几筷、吃上几口,不咸不淡,不辱了唐家人的热情便好。
席间大部分时间是唐婶婶问着茗淮他们的近况,热情的招呼着吃食,唐家女儿偶尔插上几句,村长与其女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