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皆集于一身,势必要打破国朝百年来政出多门局势,这般震主之威,时人不能不满腹忧虑,仿佛移天换日就在下一刻,庙堂之上,合该有谔谔之臣,来一阻乌衣巷大公子或显或隐的等夷之志。
而寄予厚望者,无非同为录尚书事的两大重臣——大司徒中书令耳。
就在时人慨叹中书令尚多病不济,唯大司徒可期之际,二十一日朝会,成去非在没有任何预兆之下,忽以雷霆之势连上三疏复劾大司徒虞仲素。
如此严峻情态,于国朝尚属首例,即便是已白发萧然德隆望尊的大司徒,于此刻,也只能去冠俯偻趋出,立于朝堂待罪。百官只道仆射之死当足显四姓内讧之惨烈,一切当再无波澜可起时,不想突然又冒出这等一样震天动地的事情来,一时错愕到无可再说的田地。虞氏同成氏素来亲厚,且大尚书同大公子自少年初相识便倾盖如故,乃当是时江左人人共知佳话,更有今日姻亲之由,成去非却在眼下风渐平浪渐稳的当口,重新掀起惊天的风浪来,众人实在无从猜测一二。
成去非持笏冷冷道:“臣参劾大司徒虞仲素私铸兵器、私匿僧侣暗通罪人顾曙共图窃国之罪,貌似忠良,实包祸心,凡此逆迹,昭然在人耳目,臣伏乞圣天子敕三司严讯,以正国法,用消隐忧。”
话音句句入耳,听得虞归尘阵阵目眩,只觉自身仿若一叶孤舟,荡于大江,任由其势带自己不知前往何方。群臣的目光已投射到他身上,大尚书如纸苍白的脸色虽为人所窥,然他手中的笏板纹风不动,众人不忘暗叹即便如此情境之下,大尚书还有这般定力,实在可叹可叹。
成伯渊有条不紊、繁而不乱的陈辞时近时远,虞归尘渐听得恍惚,那一句“我不会让你为难”骤然变作锥心刺骨的嘲讽,他不信他会欺骗,他不知是高估了自己,还是低估了他?虞归尘略略抬眼,并未去看自己许老态毕露,许败相毕露的父亲,只是深深看向那人,咫尺陡作天涯。
而眉头花白,目尾皱纹高耸的大司徒也只是在默默听完新封大司马滴水不露、已然全备到无懈可击的如流对答后,他的面容同往日无异,有些平静,有些苍老,看上去,不过就是一寻常老翁。
他的声音也同样如此:“大司马言之凿凿,老臣听了这半日,今上,大概给老臣列了十余条罪状,”他呵呵一笑,嘴角纹路更深,“难为大司马了,老臣能说什么呢?”
成去非直视着他,牵起嘴角:“大司徒自然无话可说,”说罢转向天子,“今上亲临诉讼也未尝不可,人证、物证皆在,经得起推敲,倘今上不肯费这个功夫,那便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