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之人,朕向来是不会忘的,王璃你以食起步,这些年所做的,几乎都和百姓子民的饮食起居有关,可当得一个贤字,朕便封你一个食贤王罢,世袭罔替,永不降爵。另领上柱国,特进,依旧仪同府司,还是管着鸿泸寺,如何?反正你也不看中那食邑万户,就不给你封地了,爱上哪住就上哪住去,你真要有本事在每个州都盖个王府,每州住上个几天的,朕也不拦你。”
一听“食贤王”三个字,王况心头就一松,再听不给他封地了,就更是舒坦了许多,别看同样是个王,而且王况这个王还是贤王,名头挺吓人的,自古以来,能当得在爵上冠之以“贤”、“武”、“德”、“馨”、“辅”等带有很强烈的褒义的字眼的,都是朝廷和皇帝对其给予的极高评价和肯定。但王况这个可是个食贤王,也就是说,李世民给的这个王,还带着点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从来没有人会得到如此的爵的。
与其说是个爵,倒不如说是朝廷承认了他王况在饮食方面的成就,称号的作用更甚于爵的意义。换言之,王况就是个得到朝廷正式承认的食神。没有封地,也就是说,如果撇开他管着的鸿泸寺,那么他这个王还真个就没一点的实权。其他的王,虽然也没什么实权,但好歹,要么是一州刺史,要么是有权利对自己封地内官员的的政绩进行考核,向朝廷建议是裁撤还是升迁等等。
管着鸿泸寺,但没有给个实际的职位,也就是说,等到王况不在了,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王况的后代子孙,只能做个闲散王爷,类似后世的名誉主席差不多。
嗯,很好啊,很合自己的心意。王况这回是真真的高兴了,李世民还是知道自己不喜欢参与到朝政中来的,让自己管着鸿泸寺,不过是因为像是天文院,格物院等等还需要自己出力,而且外邦还有不少,鸿泸寺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显然,在这两年的对外事务上,至少在李世民的心目中,王况还是不可替代的。
其实皇帝也是没办法,既然是他亲口说出的承诺,那就得兑现,当时说可以给王况封王的时候,李世民肯定没有想到王况竟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如此的高度,若是王况的脸皮够厚,王况的功劳早就够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