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圈,随即眉眼一弯,“姑姑,这就是锦绣坊吗,真大啊!”
邱姑姑有些得意,她十二岁进锦绣坊,从一个学徒做到今天的大师傅,熬过了所有美好的年华,可是她不后悔,为了锦绣坊,为了苏绣的手艺,熬完一辈子她都愿意。
“蔡姑娘快下来吧。”邱姑姑喜欢这小姑娘,因为这张笑脸让人觉得舒服。
蔡萱点头应是,提着裙子跳下来,又朝车里面招手,“阿瑾,你快来看呢,锦绣坊好大呢。”
“嗯。来了。”清清凉凉的声音,让人顿时散了几分燥热,随即一只修长的手扶在门框上,女子含笑下来,身段如柳眉目如画,浅浅一笑,让人眼前一亮。
连邱嬷嬷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一会儿工夫从小小的马车里下来了四位姑娘,齐齐的站在她面前。
“走吧。”邱姑姑算不得多满意,因为以前招学徒的时候只要七八岁的小丫头,这一回从平江府带回来的最小的十三岁,最大的都有十五了。
年纪大了就容易生别的心思,做事不专心。
但好的是,这五个人都各有底子,她亲自验过来,可以少费点神。
五个姑娘兴奋的挤在一起对着锦绣坊的牌匾评头论足,蔡萱道:“我阿哥说,这是圣上在应天时亲自题的字呢。”
“这有什么,等有机会我们去织造府,还能看到一个更大的牌匾,也是圣上题字的。”另外女子掩面而笑,丹凤眼里都是期待,“锦绣坊是专门给织造府送绣品的,圣上题字不稀奇。”
几个人都点着头,兴奋不已。
苏婉如也抬头看向了牌匾,就看到匾的中间一点修补的痕迹,她嘴角几不可闻的笑了笑。
是讥诮。
锦绣坊能将这块牌匾找出来,还真是有点本事。
要知道,当年赵之昂丢了应天逃去燕京,这里的牌匾立刻就撤了下来……没想到,时隔十年他在燕京登基,锦绣坊居然还能将这块牌匾找出来。
看来,这里的当家的还真的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阿瑾。”蔡萱过来拉着她,笑着道:“你快点啊,邱姑姑说先给我们安排住的地儿呢,咱们住一起。”
苏婉如回神,点了点头道:“好。”
蔡萱笑了起来,眉眼弯弯。
一行人进了院子,锦绣坊很大,前后足有五进,前面几个院子都是做工的地方,他们从角门走,原本应该清净的,可是一路不断能碰到年轻的小姑娘。
十来岁的,七八岁的,入了花丛似的看花了眼。
直到这个时候,苏婉如才恍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