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斯福看来,中国向德意志第三帝国借运输线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可以说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他对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的态势还算了解一些,在“国与国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条真理面前,他甚至觉得美国没有支援中国的话,德意志第三帝国也会暗地里支援中国去削弱日本?
而在苏维埃加盟共和国方面,特使的第一句话就让莫洛托夫惊出了一身冷汗:“条约的签署是用来撕毁的吗?或许吧!在很多人看来,之所以签署条约就是为了在某一天需要的时候将它撕毁。作为一名睿智的外交从事者,莫洛托夫阁下,您认为《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真的能够保证什么吗?”
莫洛托夫嘴唇张了又合合了又张,愣了老半响一时间竟是说不出话来……
第一百二十章:面目全非的世界格局(三)
1940年11月22日,徐阳秘密从阿尔卑斯山脉的鹰巢回到柏林,政治的需要让他必须向“存在”的国会汇报1940年所取得的成就。
众所周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国会经过一连串的“改革”之后根本没有权利了,国会的存在只是一种“民主”形式,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国会从阿道夫…希特勒上台的连续打击中已经变成“装饰品”。现今的国会已经无法干涉政府的决策,它在斯达克家族上台后成了分赃协会,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战争中所掠夺到的利益一般是在国会以飞公开的形式瓜分殆尽。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套合理的行政机制,良好的沟通成为行政机构迅捷颁布指令的前提,至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避免重复浪费的行为,从而国会的存在发挥了重要的最用,他们就是在沟通中协调,减少重复浪费的损失。
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只要是“群体社会”就会有**的集团,强大如德意志第三帝国也有“蛀虫”的存在,如果按照历史上的德意志第三帝国,走到1940年末的一连串大胜,国内的**正是面临“转折点”的关键时刻。
所谓的“转折点”就是有大部份官员将战争掠夺来的资源贪墨,这些原本应该用来支撑接下来战争的物资凭空蒸发了,进而让本来就缺乏资源的第三帝国变得更为“贫穷”,以至于进行的是一场“泡沫”式的战争,强大的外表下是一个须有其名的塔罗牌,稍微碰到挫折就轰然倒下。
所幸,徐阳早有预防措施,虽然无法完全根除**,但是总算将损失压制到最小,那些自喻“功臣”的家伙们无法肆无忌惮地进行自肥的贪污,一些不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