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仪华的手,低头问她,声音温柔:“怎么了?可是走累了,要不先歇一会儿,再去放灯。”
“哟!真是体贴。”那妇人又一声调笑,笑得更欢:“人家夫人不好意思,好像发现咱们了。得走了!”说完,几人哄堂一笑,很快地消匿在来往的人群中。
她们人一离开,朱棣正好顺着仪华的目光望去,见并无异处,回头问道:“在看什么?”
仪华睁不开手,又气朱棣装腔作势,不假思索就道:“您明明就知道,还问!快放开,让嬷嬷扶我,少让别人又说在天愿作——”一语未完,猛意识到不对,立刻止话不言,推开朱棣的动作也一并停下。
朱棣眼睛骤亮,低头看着仪华,一瞬不眨,声音低低沉沉,似那醇厚的甘醴若有似无的诱引着人:“说什么?在天又愿作什么?”
本以为这月里,她已经见识够了朱棣的一反常态,没想到现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与无赖相较!
仪华心下腹诽不已。却也不能争辩,更不能回应,又想起熙儿他们还在一旁,这分明就是**的一幕,怎能让他们看见,遂忙向过看去:八名侍卫远远跟在后面,一侧随行的陈妈妈、马三宝低着头,仿佛什么也不知道;而熙儿正手抓着面人,靠在马三宝的肩上打着盹。
见状,仪华心思一转,岔开了话道:“熙儿都困了,妾身也乏了,不如早些回去。”
朱棣眸光微黯,蹙眉道:“还没放灯,就回去?”
仪华嘲讽一笑,转过脸,望向不远处泛着灯火的河面,平叙道:“今日来此,本就意不在逛七夕,放灯与不放,又有何不同。”
朱棣闻言微怔,笑容还在面上,目中却卷起滔天骇浪,半响之后,一切都旋于平静,只听他反问道:“你不是我,又如何知我意?”语气略重,是带着薄怒的质问,也是他近来不曾有过的。
仪华讶然。一时语塞。
朱棣怒意转逝,复又笑道:“勿管它是否灵验,你还是放个灯,许个愿吧。”说完,径直搀扶着仪华去了河岸,亲自点了一盏莲花灯,递给她。
就在仪华接过莲花灯的一刹,朱棣忽然不放手,拿着灯的另一端,说道:“诚然今日之事,是刻意安排。但一举多得,又……”顿了顿,没再说下去,只另道:“其实半月前,我就想到带你来此。”
他话说得隐晦,仪华只做不懂,接过莲花灯,叫了陈妈妈搀扶着,许下一个平安愿,将这只承载愿望的河灯放下,任它慢慢漂远,成了众多河灯中的一只。
放过灯,乘马车离开县城的时候。时向子夜。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