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比鞋印还浅,不闹水灾才是怪事呢!
刘同寿到任后,与精通水利的名臣汤绍恩同心协力,在三江口——即钱塘江、钱清江与曹娥江的交汇处,修建了名闻后世的三江闸,一举解决了山阴、会稽、萧山三县的内涝和防御海潮倒灌问题。
而后,他又主持重修了玉山斗门、朱储斗门和新迳斗门,并对鉴湖进行深挖工程,加强这里的蓄水功能。
一系列工程完工后,江南水患再不复现,时人笔记称:海澄江清,娱氛湛然。
解决了水患,刘同寿又开始筹谋重开海禁事宜,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之余,也引发了海寇之乱。
凭借老爹留下来的班底,和已经小有所成的武功,以及从道家协会精选出来的众多武林高手,刘同寿在江南大地,以及海疆之上,与海寇展开了连番大战。其间,不断有名将强豪加入。
在京城武举试中结识的愈大遒,武当第一高手张松溪……群英荟萃于刘同寿麾下,最终击败混杂了倭人的海寇,并反攻倭岛,占据殖民地,开辟了新的海贸航线。
因为掌握了兵权,嘉靖的疑心病再犯,重新将刘同寿召回京城。
回京后,事务繁杂,出乎刘同寿意料的是,张鹤龄兄弟的登门拜访。两人出狱后,一直小心度日,却依然惶惶不可终日,拜访的目的,除了道谢,还有求救。
刘同寿与这二人没有多大交情,自然不肯承诺,却没想到两人请出了张太后,在刘同寿入宫的时候,突然现身相见。
刘同寿与刘良女极为相似的容貌,引起了张太后的联想,不久之后,老人猜到了刘同寿的真正身份。欣喜若狂之下,开始筹谋复辟事宜。
然而,正德朝至今已经过了近二十年,老太后除了能证明刘同寿的身份之外,就再也帮不到其他忙,所以,想有所作为还得靠他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边关传来警讯,俺答、吉囊由大同入寇,肆掠太原诸地,而后又移兵向南,兵锋直指雁门关。雁门守将昏聩无用,竟弃关而逃,军士解散,于是俺答诸虏如入无人之境,肆虐中原,京城一日数惊,烽火不绝。
同时,受到鞑靼人的鼓舞,朵颜三卫大举入寇,入开原,攻沈阳,前锋哨探直趋辽阳,辽镇危急,蓟镇不敢轻动。嘉靖令宣大总督樊继祖往援太原,樊继祖胆怯不敢出兵,任由鞑虏抄掠肆虐。
危急关头,群臣束手,嘉靖只管诵经祷告,刘同寿请命督军,轻骑出关,于宣府以尚方宝剑斩樊继祖,继而统兵入大同,与俺答战于应州。
大胜!
依靠外四家军的班底,刘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