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泽的这番话,令城楼中众人顿时脸色大变。
阎立本最先附和赵云泽的话说道:“也许,突厥人进攻泾阳,本来就是做的两种打算。能尽快破城的话,颉利便直接从泾阳进军;若是不能尽快破城,那便分出部分兵力拖住我军,以此保证颉利的大队人马从高陵安全进军。此乃出其不意之计,人人都以为颉利会从泾阳进军,可他却偏偏不走泾阳。长安城里的正规兵力,可都被我们带出来了,再没有人能阻挡颉利的进击了。”
赵云泽的推断,是基于他对“渭水之盟”这一事件的先知先觉。而阎立本因为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他对现下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有了赵云泽的推断打底,他又做出了更为合理的推论。两人这一唱一和,把事情的真相彻底猜了出来。
尉迟恭恼怒的一拳砸在桌案上,大骂道:“颉利贼子好胆”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进帐,跪地禀报道:“报大总管,高陵那边有人来了。”
“高陵不是几日前就被突厥陷了吗,怎么会有人来此处可曾查验过来人身份”尉迟恭疑虑道。
亲卫禀道:“已经察验过了,来人是高陵县令,只带了两名随从,三人都是满身伤痕。”
“高陵县令方直他还没死叫进吧”尉迟恭说道。
亲卫出帐,下一刻,一名身穿绿袍的文官,在两名随从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进了中军帐。
这文官大约三十来岁的样子,此刻灰头土脸,衣服也歪歪斜斜的,一只胳膊还打着夹板挂在胸前;那两名随从也是身上多处挂彩。三人看上去很是狼狈。
“高陵县令方直,拜见尉迟大总管。”那文官艰难的跪地叩见。
“方直,我问你,你是怎么逃得性命的,来泾阳又有何事”尉迟恭冷着脸问道。
方直未语先泣,抹着眼泪说道:“高陵城陷之时,方直已存死志,奈何折冲校尉鲁达将军命人将方某绑到马上,又派兵护送方某逃了出来。鲁达将军却以身殉国”
哽咽几声,方直又道:“方某本打算回长安请罪,但高陵周边都被突厥人占了,根本无路可回。在山中躲避数日,今日傍晚,偶见突厥大队人马忽然出城,沿路南下。方直见事情有异,便趁突厥人集结放松之际,突围而出,特来泾阳向大总管报讯。”
帐中众人听方直这一说,立刻心领神会。赵云泽和阎立本的推论被验证了,突厥人果然是行了出其不意之计。
“方直,你的报讯很及时。先记你一功,回头某自会在陛下处为你脱罪。且先下去休息吧。”
尉迟恭挥了挥手,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