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看看都有哪些国家派使节来长安了。”
“哦,原来如此。赵大人不妨随某来某的公房,某把前来朝贺的国家名单,给赵大人过目。”
“有劳李大人。”
随即,李仙阁带着赵云泽来到他的办公室,并找出了一份名单,给赵云泽看。
那份名单有两页纸。一页纸上,记载的是一些能够称得上是国家的番邦使节名单,有二三十个。另一页纸上,则是一些依附于大唐或者处于大唐和邻国夹缝中的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部落的名单。
赵云泽先看那份国家的名单。
高句丽、吐谷浑、高昌、焉耋、龟兹、吐蕃、东瀛……咦,居然有东瀛?
“李大人,东瀛也有使节前来吗?”赵云泽诧异道。
李仙阁点头道:“是的,东瀛的使节,是三月初二至的长安。”
“奇怪了,同属朝鲜半岛的新罗和百济两国,都未派来使节。偏偏远在大东边的东瀛,居然有使节前来!”赵云泽自言自语道。
“赵大人说什么?”李仙阁问道。
“哦,没什么。我是说,这东瀛国得到消息倒是挺快的。”
李仙阁一笑,道:“东瀛国倒不是来朝贺我们打败突厥的。据他们的使臣说,前隋时,东瀛就一直朝拜中原王朝超级战兵
。后来,隋末中原大乱,他们与中原的往来便中断了。直到去年,他们才从去他们那边经商的新罗人口中得知,大唐已经替代大隋,统治中原了。于是,他们便派出使臣,远渡重洋,前来朝贺。”
“哦,原来如此!”赵云泽点了点头。“百济和新罗不是一直对我大唐朝拜吗?我记得,贞观元年时,朝廷好像还调停过他们两国的矛盾。为何这次,却未见到百济和新罗派使来朝?”
李仙阁道:“年前,百济和新罗的使臣都已来过长安了。因为冬季严寒,海上风浪也格外大,不便于行船,他们便早早回去了。不过,这两国向来对大唐友善,若他们得知大唐打败了突厥,说不定很快,就又要派出使节来长安了。”
“咦,既然冬季不便于行船,那东瀛的使臣是怎么来的?”赵云泽诧异道。
“这……”李仙阁无法回答了。“怎么,赵大人对东瀛使节有怀疑?”
“怀疑?”赵云泽一愣,随即就思考了起来。
沉默了一会儿,他小声说道:“方才,我还只是好奇东瀛人的航海技术,李大人这一问,我倒真怀疑起东瀛使节的真假了。”
李仙阁一惊,道:“赵大人的理由是什么?”
赵云泽道:“据我所知,新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