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犯人无处流放,二来解决粮食危机,一举两得。
以至于最后竟发展成我大周国力雄厚,海上力量已成规模,海外蛮荒之地如此多,那些小国不堪一击,为何不能去占一些呢?
当然这是后话。
而以陈浩为首的几个商人,这次也是立了大功。
他们以出海买粮本就是为了解国之大难为由,将所有粮食全部捐给了朝廷。
这就是场面话,实则谁不知道他们其实是走私商人,不过这么多紧缺的粮食砸下来,这当头也没人不识趣提这些。
谁提谁就是和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为敌,和百姓都为敌了,自然也是和朝廷为敌。
朝廷自然不会白要他们的,事后定有弥补。这个弥补也许在金钱上不能补足,但受惠也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毕竟户部提及的打通这条路子以备后用,也需要人去办,这些人熟门熟路,正是大用。
所以也算是双赢的局面。
等户部往山西拨出赈灾粮食后,凤笙终于松了口气,丽皇贵妃也松了口气,笼罩在京城上空许久的阴霾终于消散,俨然见到了晴天。
而此时已是入夏了。
第142章
与之相比; 中宫一系却受了重挫。
事到如今; 再没弄清楚魏王是在玩什么花招,惠王和陈皇后该去跳什刹海了。
惠王气得是咬牙切齿,将书房里砸了稀巴烂。近几年陈皇后身子一直不太好; 凤笙听丽皇贵妃说,这几天坤宁宫私下里招了两次太医。
可即使知道是魏王搞的鬼又能如何,魏王当初身负重任去了山西,粮食和银子都没有给拨,可魏王却凭着运筹帷幄; 硬是将那一盘死棋给盘活了; 山西境内死亡人数极少; 也没有闹出什么民乱。
对比河南、河北及山东等地; 同样是受灾,且灾情还没有山西严重,今儿闹出灾民冲击衙门,明儿闹出瘟疫,山西的境况已经是极好了。
尤其; 自打天渐渐热起来,去年受到旱灾侵袭的各地又闹起蝗灾,好不容易种下的秧苗,又被肆掠一空,各地连连向京中告急。
而山西因为魏王去年就开始布置了,又是命人捉虫换粮,又是让灾民以工换粮深耕土地; 广挖蓄水池,所以明明都是受灾区,山西却没有闹蝗。还有那蓄水池,今年的雨量并不多,俨然又是一场小旱,山西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山西道监察御史的折子递上来,一时间山西魏王连出好几场大风头。
朝廷提了好久的抗旱抗蝗事宜,如今有了对比的例子,这就像是晴天霹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