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几十年,是中华的一次灾劫,以往许多强悍的朝代,都灭亡在了大自然的手里,如果能挺得过去,就表明成功跳出了治乱循环,如果失败了,几十年的心血都付诸东流,他们这些人都会成为罪人!
“不要再等了。”
唐毅淡淡说道,在天灾的面前,唐毅不想再等瓜熟蒂落了,他要主动出击。
东南经济初步恢复之后,唐毅就立刻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三篇文章,他认为皇帝是秉承百姓之命,作为国家的象征,民族香火的延续,是华夏民族的大族长,负责祭天、敬祖,传承炎黄血脉精神……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永远正确,为了保持皇帝的正确,就要把皇帝和具体政务切割开。
朝廷的权力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是行政权力,第二是立宪会议的立法,第三是大理寺执掌的司法审判,第四是金融,第五是军事。
唐毅认为未来的权力中心是内阁,诸位大学士中,首辅总揽大权,次辅负责行政,三辅担任立宪会议长官,其余分别负责司法,经济,军事等事务,内阁大学士,以七到九名为宜。
所有大学士,应当由立宪会议产生,一任五年,最多两任……
针对官职的改革,唐毅早就做了,这一次他把职权分配得更清楚,为了未来的大明朝廷勾勒出蓝图。
接着,在第三篇文章里面,唐毅详细阐述了阳明学会的价值。阳明学会要广揽贤才,吸收所有优秀人才,并且担负向各级官府推荐、考察人才的任务。
阳明学会,不只是一个学术组织,职能成倍扩大,总揽人事监察大权,至关重要。
唐毅认为,各地推举代表,就难免会拉帮结派,地方山头儿,私信作祟,不服约束。以后的人才选用,以阳明学会和地方推举并重,阳明学会推选出合适的人选若干,再由地方立宪会议通过。
整个未来朝廷的构架,皇帝基本被架空,只具备礼仪功能。
权力的中心在内阁和立宪会议,同时依靠阳明学会的力量,发现人才,挑选人才,管理官帽子,同时再发挥媒体作用,拾遗补阙。
这三篇文章,被后世作为官府构架的基本蓝图,同之前的唐学三书并称,唐毅不单是经济学上的泰斗,更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自从万历把一切搞得一团乱,大家越发意识到约束皇权的重要,保皇党彻底失去了土壤。
加之如今大明,正面临着强大的生存压力,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穷则变,变则通,唐毅的三篇文章,等于指明了未来的路,心学上下欢欣鼓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