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林听到这里目光落在许南身上,这个孩子身份尊贵不能有半点闪失,便点点头道:“好。那就打井。”
许南心里自是感激,连忙道:“姑,爷累了需要休息,打井的事让我来打听吧。”
“先把午饭吃了,打井的事饭后再想。”许淼淼话音未落,两个小家伙就兴奋的又跳又叫。
许淼淼让许南把卤好的猪头肉、耳朵、口条、脑花、骨头连着汤都盛到大盆。
她把锅洗干净,之前已经把酒楼掌柜送来的面粉和好,现在面发好了,用很快的速度烙了几张发面大饼,还做了个黄瓜汤。
卤猪头肉切成薄片盛盘,发面大饼中间切开,饼夹肉,面香肉香融合在一起,再来一口清淡的黄瓜汤好吃极了。
三大两小吃得饱饱的,许淼淼又切了一盘卤猪头肉,让许南给里正家端去,正好打听一下打井。
小梨村的村民大多姓赵,村子的里正叫赵德,今年刚三十岁,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花氏回家给赵德学了许家的事。
赵德这些天听说了许清林去县里酒楼当帐房、许磊进了梨花观当杂工,对许家能有这样的出路,没有妒忌,反倒连声说是老天终于开眼,让忠厚老实的许家人有盼头了。
赵德家也是两顿饭,晚饭要到太阳快落山才吃。
许南端着肉去时,赵德家离吃晚饭还早得很。
花氏见这一盘香喷喷能让人口水流成河的肉至少半斤,脸上喜滋滋,都不叫许南“许六指”了,“许大侄子,你姑厨艺好还这么大方,谢谢她。”
许南想到许淼淼教导伸手不打笑脸人,笑眯眯问道:“叔叔,您见多识广,我家想问问这个时候在院子里打口井需要多少银钱?”
花氏惊得差点没把一盘肉摔了,扭头问道:“你家要打井?”
许南谦虚的轻声道:“只是有这个想法,得看贵不贵,要是贵就不打了。”
赵德也是吃了一惊,而后有些激动的道:“我大舅子、二舅子就会打井,他们在别的村打井,八两银钱左右。咱们村挨着黄河近,井不用打深就能出水,打井银钱铁定比八两少。”
花氏不是小梨村的人,她娘家在黄河对岸的村子。
当年赵德跟花氏成了亲,花大哥、花二哥到小梨村来给他家打井,因为是亲戚只收三两银钱。
眼下已过了秋收最忙的时候,花家兄弟正闲在家里没有事,要是能给许家打井赚银钱,就能过个肥年,自是会感谢赵德夫妻。
许南面不改色,只说是回去告诉家里长辈,这就走了。
花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