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曾想,穿越到三国后,竟能两次乘船飘流汾河。
船逆流而上,远远望见一座小山,山腹一块形如巨坛的巨石,王队不禁欣喜,这难道就是“悬瓮山”?
王队曾来过这里,不过二十一世纪的山上巨石早已崩塌,空留“悬瓮”之名。
悬瓮山角,汾水之滨,一所小祠香烟缭绕,自是“晋祠”了,三国的晋祠远没有后来扩建的气势,但王队真想弃舟登岸拜祭一下,祠里祭祀着“晋”的开国始祖唐叔虞。
王队想到与唐叔虞有关的一个传说——桐叶封弟: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幼年继位,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称要分封叔虞,并以桐树叶作信物,跟随的史官记录下此事,成王欲反悔,在史官坚持下,成王只好兑现承诺,并留下被后世帝王反复说起的一句话:天子无戏言。
想到这句话,王队不禁感叹:天子无戏言,呵呵,灵帝以帝王之事为儿戏卖官鬻爵,而现今的小皇帝却被奸佞重臣当作手中儿戏……
如果不急于赶去洛阳,真应该上岸看一看,王队心里想着,却听到船舱里传出孩子的哭闹声,唉,该怎样安置自己的远祖长辈——王黑儿呢?这个失去父母、不久又将失去所有亲人的孤儿。
唉,孤儿,听着王黑儿的哭闹声,王队不禁伤感:自己何尝不是个孤儿呢?
王队的父亲原是国民党中尉飞行员,解放战争期间起义,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
父母人到中年才生下王队这唯一一个孩子,生下王队时,父亲调到新组建的“空降军”,便给孩子起名“王部队”,寓意“王牌部队”。
父亲的老领导是南方人,不同意父亲取的名字,因为用南方话讲起来,“王部队”就变成了“王八堆”、“王不对”,怎么都不好听,把“部”去掉吧,于是有了“王队”这个名字。
然而,就在王队像王黑儿这么大的时候,“文革”开始了,父亲因为国民党背景遭迫害致死,母亲也寻了短见。
家被抄了,父母亲留给王队的只剩下藏在墙洞中的一本书——父亲最喜爱的《三国演义》——里面夹着父母结婚照、王队满月百天照、母亲的遗书和一张父亲身穿“”制服的照片。王队最喜欢这张照片,大檐帽、小翻领、领带,王队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军人。
三四岁的王队被父亲的战友们抚养长大。
八十年代初,父亲被平反了,王队如愿入伍了,成为了父亲生前所在的“空降军”里的一名“空降兵”。
八十年代中期,王队所在部队轮换到我国西南边陲前线,一次执行侦查任务,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