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的特点,在受到耿浩的启发后,教授总将耿浩“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思想,叙述为各种各样耿浩无法听懂的专业词汇,这让耿浩十分头疼。
渐渐地,耿浩便对以此为借口,较少参与五木和教授的发明创造工作了。
王队曾问耿浩,为啥不和教授、五木他们一起忙了。
耿浩便搬出很多理由,什么理念不同、专业不对口等等。
“哪那么多借口,你呀,就是没长性。”王队熟悉耿浩的秉性。
“那没办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耿浩一脸不在乎。
于是,耿浩就闲了。
闲了很短时间,耿浩又有得忙了。
曲阿家里来信了,自己的女人要来了。
这是经过家庭会议多次讨论的结果,又经过家长耿浩审阅后,才形成最终的“决议”。
经过几次书信往来,终于有消息传来,自己的女人已经上路了,很快就要到荆州了。
女人快到了,得提前准备好住处。
以前,几位队友住在一起,女人来了以后,自然不能和队友们在一起住。
耿浩也算是刘备的贵客,家眷来了,找个住处不难。队友们隔壁的一所小院便划给耿浩及家人居住。
耿浩现在要忙的,就是打扫院落,简单装修一番。
小院子很规整,没什么大工程,只需简单布置一下,弄得温馨些、有情调些。这绝对是耿浩的强项。
……
家书上说,女人搭的货船将在襄阳靠岸,希望耿浩去襄阳接一下。这对耿浩来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蔡鹏帮耿浩安排,搭成往返于新野和襄阳之间,转运军需物资的车队。
车队载的是军需物资,有士兵押运,也算是“军列”吧。
随军队同行,虽然安全一些,但规矩太多,耿浩很不自在。这半年来,荆州没有战事,周边的山贼流寇也大多被刘备的队伍清剿、收编了,新野和襄阳之间,来往的百姓、商人很多,耿浩觉得蔡鹏安排自己随“军列”同行,有些多余。
襄江渡口,长长的车队等候着乘渡船过江,江对面,就是繁华的襄阳大城。
渡口上,等待过江的人很多,很嘈杂。
渡口和渡船都分民用和军用,虽然“军列”有专门的渡船,但车架太多,耿浩只能听从安排,百无聊赖地等待着上渡船的命令。
突然,民用渡口那边出现骚动,很快,等待渡河的百姓像炸了营一般四散开来。
耿浩抬腿想跑去民用渡口那边看看热闹,却被押运军需的校尉拦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