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想听听诸葛亮具体的意见。
诸葛亮答道:“出兵勤王,在心而不在表,只要心怀忠义,则一介匹夫可抵满怀心腹事之千军万马。亮尝反思董逆之乱,十八路诸侯举义兵之事,二袁之心可比曹孟德、孙文台乎?”诸葛亮已经逐渐谙熟为臣之道,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既不能替领导做主,又不能没有自己的观点,诸葛亮借当年十八路诸侯发兵洛阳,征讨董卓的事例,向刘备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诸葛亮说,当年十八诸侯伐董卓,诸侯当中,以袁绍袁术二袁兄弟势力最大,袁绍还被公推为盟主。然而,真正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赢得声望和民心的,却并非袁氏两兄弟,而是实力逊色很多的曹操曹孟德和孙坚孙文台。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皆因心术。
二袁兄弟讨伐董卓,其心并非为了天下,而是因董卓损伤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二袁讨董,既想打击董卓,又怕损失自己,因此上,每遇到重大战略决策问题,二袁总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以至于几次错失战机。
相反,曹操和孙坚,其心在公而不在私,明知董卓势大,却不畏惧,一往无前。虽然两人因此损伤很大,但却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尊重,赢得了天下民心。也正因此,曹氏和孙氏现在才发展成两个庞大的军事集团。
诸葛亮一番话,在座众人无不点头。
刘备也终于下定决心,命令众人立刻准备,尽快典齐新野精锐,出兵勤王。刘备还令书记官,立刻草拟一份文书,说明大汉左将军领豫州牧刘玄德绝对忠诚于皇帝陛下,誓死捍卫汉室,要与企图分裂国家、鱼肉苍生的叛国集团斗争到底!
刘备特地嘱咐,这份文书,不仅要立刻上报朝廷,还要抄送各路诸侯。
刘备下达一系列命令,但却没有说明由何人统帅勤王之师。
蔡鹏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赶紧提醒刘备。
众人又嚷嚷开了,武将们纷纷请令,文官们各有推荐,还是无法达成统一。
张飞急了,嚷道:“别争了,干脆主公大哥亲自统兵,但先锋官俺老张当定了!”
“三哥!”蔡鹏也急了,“主公怎么能轻易出征?主公走了,新野怎么办?你同意,新野的百姓也不同意啊!”
蔡鹏的话得到糜竺简雍等人的附和,大家觉得,既然已经决定派遣主力出征,如果主公刘备再离开新野,那这个来之不易的根据地就难以保住了。
听完众人的意见,刘备犹豫片刻,道:“若不然,将云长召回,再做商议?”
“主公,别等二哥了!”蔡鹏叫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