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般感慨吟唱几句。
周瑜所说的大部分话,耿浩无法完全听懂,但大概的意思,能猜个差不多。周瑜无非是夸耀江东日益兴盛,夸赞少尊孙权英明神武,再感慨自己受孙氏父子三位英主的知遇之恩。
若按进入江东军营算,耿浩的资历要比周瑜还早些。
两人聊得投机,耿浩讲了许多周瑜不知道的军营趣事,当然少不了夸大其词,吹嘘一下自己“手刃”华雄的英雄事迹。
周瑜岂能不辨真伪,笑着一一指出耿浩吹牛的地方。
耿浩的牛皮被拆穿了,没感到有什么不好意思,相反,他觉得周瑜这样和自己说话,说明把自己当作了好朋友。耿浩有些感动。
两人说起往事,难免涉及到孙策。两个人都是孙策的好兄弟,孙策曽说自己和周瑜是“总角之好”。总角,是古代儿童的发髻,也就是说两人儿时就是好朋友,换作耿浩通俗的话说,孙策和周瑜是“撒尿和泥、放屁崩坑”的朋友。
往事是难以绕过去了,想到当年威震长江两岸的“小霸王”如今已被世人淡忘,两人不免唏嘘感叹一番。
尽管两人有意避开孙策的名字,但两人的表现还是引起了鲁肃的注意。
鲁肃虽然比周瑜大不了几岁,却显得比周瑜老成许多。如果用“意气风发”形容周瑜,那么“老成持重”说的就是鲁肃。
鲁肃担心周瑜耿浩两人酒后说出不该说的话,赶紧凑过来向两人敬酒,打断了两人的“私聊”。
鲁肃没话找话,自然将话题引到即将与辽东展开的较量中。
话题涉及了战斗,周瑜立刻来了精神。他笑着问耿浩,对与辽东作战有没有什么“高见”。
耿浩看着周瑜的笑脸,楞了一下。周瑜的笑让耿浩再次想起了孙策“孙小狼”。“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知道,周郎你也清楚得很。”在这种重大问题上,耿浩还是有分寸的。“哎,不过啊,要说到辽东,王先生一定会有‘高见’的。”
周瑜鲁肃一起看向王队。
“别听他开玩笑,说到行军打仗,大都督才最有发言权,王某人实在不敢胡言乱语。”王队赶紧解释。
“诶!”周瑜摆摆手,“王先生过谦了,学生仰慕先生已久,周瑜想请教王先生,您觉得此番河北之战,我盟军胜算几何?”
王队抬头看着周瑜,周瑜脸上全然没有酒意,很正经地看着王队。
既然周瑜如此发问,王队当然会如实回答。“依王某之见,胜负各半。”
“哦?”周瑜虽然是疑问的口气,但却缓缓点了点头。“愿闻详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