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征集到的大型渡船很少,而且速度较长江上的大船速度也要慢很多。用大型渡船运送先头部队,也很容易暴露。即便是在深夜行动,也容易被对岸的敌军发觉。
而如果改用小船,速度可以提高,运送能力又成了问题。
五木去找诸葛亮,诸葛亮正在和蒯越蔡鹏蔡瑁商讨渡河的办法。
他们几人也意识到了大船渡河的缺点,准备使用小船。但若想用小船快速运送大批队伍,必须要征集到足够多的船,以百舸竞渡,强行渡过黄河。这种方案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几百艘小船聚集在一起,敌军很容易确定盟军渡河的地点,也就更容易部署相应的防御。
如果敌军过早发现盟军强渡,势必会派弓箭手于岸边防御,那样,强渡部队必然会有重大伤亡。
诸葛亮等人研究了很多方案,但无论那一种办法,都可能造成较大的伤亡。虽说伤亡是战争过程中难免的,但若是在战斗之初出现大量伤亡情况,无疑会对盟军的士气造成较大影响。
“可以泅渡。”五木一进屋就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泅渡?
诸葛亮等人不是没有想过,但荆州和新野的士兵多在长江及相关水域长大,那一带的江河水流较黄河平缓很多。诸葛亮等人无法确认泅渡的可能性。
“没关系的,我横渡过黄河,而且是在初冬时节。”五木十分肯定地说。
时间紧迫,不容多想,虽然知道泅渡也面临很大的风险,诸葛亮还是很快下定决心,泅渡部分士兵到黄河北岸,过河后,分散开来,以篝火和旌旗作为疑兵之计,让敌军难以摸清盟军的底细,不敢轻举妄动,盟军大军趁机渡过黄河。
“我泅渡过,我必须去。”五木的态度十分坚决。
诸葛亮无法劝服五木,只能希望蔡鹏说服五木。
然而,五木心意已决,蔡鹏也素知五木水性,但诸葛亮还是担心,五木水性虽好,但这次不仅仅是渡河游泳那么简单,过了河是要打仗的。五木不要说带兵打仗,就连保证自己安全的能力也没有啊。
五木态度坚决,诸葛亮的态度一样坚决:不行!
几人正僵持着,帐外走进一人,叉手施礼道:“某去!”
来人正是赵云赵子龙。
“子龙?”众人无不疑惑。
赵云淡淡一笑:“某的凫水技巧,便是五木兄教的。”(参见0065章《赵子龙》)
有赵云这员勇将,诸葛亮终于同意五木和赵云带先头部队三百人泅渡黄河,只是再三叮嘱赵云,务必保证五木的安全。
星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