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匠铁匠拿着锯刨干木工活,十分别扭,一个时辰,每人只能勉强完成一付。这样算下来,一晚上,最多能完成一千付,而耿浩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三千付啊。
耿浩汗下来了……
这可怎么办?
“还有闲着的人没有?”
“还有几个灶头兵……”
“拉倒吧,厨子还不如铁匠呢……”耿浩懵了。
耿浩眼前浮现出周瑜坏笑的样子。周大都督可不是好糊弄的,完不成军令规定的任务,自己的脑袋怕是要不保啊!
怎么办?
耿浩有心去找周瑜诉苦,但他知道,军令如山,自己在周瑜面前打了保票,如今想赖账,怕是没门了,要是正赶上周瑜因为别的军务着急上活,没准就地宰了自己!
耿浩越想越怕,越怕越慌,周瑜那张笑脸如梦魇般在眼前晃悠着……
周大都督不好糊弄啊!耿浩想起来了,《三国演义》里讲过,周瑜让诸葛亮短时间内制作十万箭,好在诸葛亮灵机一动,来了个“草船借箭”,才免遭周瑜毒手。
看来,假借制作军需装备之名,治人之罪,这还是周大都督的惯用伎俩啊!
诸葛亮远在几百里之外,不能帮自己出什么主意了。耿浩真想学学诸葛亮,来个“草船借脚滑子”,可是,辽东军不会往船上扔“脚滑子”啊!
耿浩急得抓耳挠腮,不行,总不能在这里等死,要想想办法才行啊。
耿浩脑袋里面“噌噌噌”闪出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等英雄形象……
“妈呀!怎么都是些烈士形象啊!难道预示着我也要成为烈士吗?”
耿浩脑子里又闪现出经典革命老电影里常出现的一幕,当主人公遇到困难时,就会在油灯下手捧一本伟人著作,配上画外音,诸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对,找“群众”们出出主意!
“你们几个跟我进来。”耿浩叫上几个老木匠,“你们都继续干活啊,瞅着我干嘛……”耿浩没好气地冲其余工匠们喊着。
“为啥样品做得快,而现在做得这么慢?”耿浩询问几个老木匠。
老木匠们解释,样品用得是边角料,边角料尺寸小,以前又经过刨磨处理过,因此可是少几道工序,又是老木匠亲自动手,做起来自然快。
而当大批制作时,边角料就不够用了,只能搬来整块木料,大木料要破成厚木板,厚木板锯割成小木板,小木板要刨平磨光,然后再裁割成合适的大小,安装锁扣绑绳,自然要慢很多。再加上“专业不对口”的原因,速度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