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拱实在不知道一贯不太关心政事的自家王爷怎么就忽然对这些起了心。在他看来:严嵩再是如何嚣张都与裕王没什么关系。虽说严嵩支持景王,但裕王乃是当今长子,大势和正统都是站在裕王这边的,只要不出意外,只要圣心不要太偏,那上头的位置总也是裕王的。所以,无论是严嵩还是徐阶,全都不需裕王去管,他只需要安安心心守在王府里韬光养晦,等皇帝老爹驾鹤西去,就可以定下大局了。
只是,裕王既然当面如此言语,高拱也只是跟着应了几声:“确实如此。不过,殿下也不必多心。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如今用着严家,严家才有今日。等新君登基,严家的末日也就到了。此事,急不得。”反正他是不主张参和到这种事情里面的,裕王身份本就敏感,触怒了皇帝可怎么办?
裕王发了一通火,却也知道单凭如今的自己实在是拿严家无法,高拱好歹也是婉言相劝,他忍气吞声的点头认下:“是本王急躁了。”
高拱想了想,转而说起另一件事:“说来,景王府中的侍妾已有了消息,不出意外,明年便可得子。子嗣之事,不知王爷是如何打算的?”
裕王心里想:我未来的世子正和王妃住白云观呢。他如今到底有了些城府,再不似过去那般有话就说,全心依赖高拱。故而,听到高拱隐隐的劝诫还是含糊应道:“此事不急,母妃新丧,为人子者这时候总不好在这上头多想。”
高拱暗暗叹了口气,他知道裕王心里必是惦记着白云观里的李清漪,只得点到就止的和裕王交代了几句:“殿下,您身份不同寻常,早日有了子嗣,陛下那边也会有所改观。要知道,成祖爷最后选了仁宗,有小半是看在宣宗这个孙子的份上。”
当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太子的时候也犹豫了许久:一个是不讨他喜欢的长子,一个是作战勇武,肖似自己的二子。几番犹豫和折腾,明成祖最后还是立了长子——不仅仅是因为长幼有序也因为仁宗生了个好儿子。解缙那句“好圣孙”着实是立了大功。当今皇帝的皇位乃是因为正德皇帝无子方才兄终弟及,且又因为自己体弱多病难有子嗣,故而十分看重子嗣。
子嗣之事的确是件不容小觑。
裕王也不知听进去了没有,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不答反应道:“我想去见见张经,不知高师傅可否安排一二?”
裕王既是亲自并且郑重其事的说出这样的话来,高拱自是不会直接反驳的,他摸了摸胡须,说道:“这事不难,不过需先和陆都督打一声招呼。”顿了顿又说,“只是殿下身份特殊,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